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17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滏阳河衡水市段情况分析城区河道水环境恶化直接原因,提出标本兼治、控制污染、广泛宣传、强化意识、健全法规、依法管理等维护城区河道水环境的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献县枢纽的测压管实际观测资料,采用稳健回归方法建立了闸基扬压力测压管水位与闸前水位之间的线性关系,并与传统的最小二乘线性回归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测压管水位与闸前水位关系而言,稳健回归方法精度高、抵抗数据污染的能力强,优于传统的最小二乘回归。  相似文献   
3.
“63.8”洪水近期重演河北省平原区损失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86年河北省防洪效益分析成果及各地市社会经济典型调查资料,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财产结构的变化、价格水平的不同等影响因素,估算出“63.8”洪水近期重演的经济损失情况。  相似文献   
4.
1水利工程作用简述矛牙河系西部山区建有东武仕、朱庄、临城、岗南和黄壁庄5座大型水库,21座中型水库(其中河北省境内12座)以及数g众多的小型水库,使滹沱河山区流域面积全部得到控制,浪阳河山区流域也控制了60%以上;中下游开挖了滏阳新河、子牙新河、疏浚和扩建了留垒河,北抵新河等、新修和加固了浮伦河北大堤,宁晋泊、大陆泽的东北围堤。此外,还修建了5座分滞洪区和大量调洪、蓄水闸涵。河系基本形成了“上蓄、中流、下排、适当地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在“96.8”抗洪中,充分发挥了调节洪水,滞洪缓洪、安全下泄等重要作用,有…  相似文献   
5.
刘增富 《河北水利》2011,(11):20+22-20,22
2011年1月3日上午.伴随白洋淀十二孔闸闸门的开启.滚滚黄河水再次注入“干渴”的白洋淀.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黄河第4次向白洋淀补水。本次引黄中.河北省子牙河河务管理处负责全线输水总调度和刘口涵洞至子牙河左堤长202km的管理工作.由于严密组织、合理调控、科学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引黄人冀任务。  相似文献   
6.
1.引黄干渠的运用 河北省引黄干渠建成于1994年,是引黄入冀、引黄济津的主体工程,涉及邢台、衡水、沧州3市. 总干渠于1993年2月、1994年1月试通水,1994年冬正式运行,至今已11年,引黄入冀、济津累计引输黄河水45.41亿m3(刘口水量),其中,邢、衡、沧3市引水量分别为0.90亿m3、7.27亿m3、12.18亿m3,其余25.06亿m3为天津市引黄输水量,天津于九宣闸收水16.15亿m3.由于黄河水含沙量较高,虽在山东境内采取了沉沙措施,仍有一定沙量进入河北,据观测资料,历年输水最大平均含沙量为5.13kg/m3,最小为0.96kg/m3.引黄输水为缓解河北省东南部邢台、衡水、沧州3市部分县、市的水资源紧缺状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天津市输送了宝贵的生产、生活水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的颁布执行,对防汛防洪和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来说无疑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情。众所周知,河系管理主要对象是战线长、范围广的河道堤防工程,而跨河工程、穿堤建筑及管理范围内各种建筑和设施无一不涉及防洪防汛问题。历来在对河系内一些建设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虽然我们在防洪防汛问题上有法可依,但《防洪法》是全面考虑全国情况,对某些问题的规定较粗,也不可能与河北省水利实际结合的很紧密,故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处理308线跨滏阳新河路桥工程擅自施工问题,我处与有关市县自199…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泥质河口纳潮冲淤加拖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沿海诸多河口建有挡潮闸,由于长期关闭闸门,受潮汐影响,闸下河道严重淤积,严重影响河道的防洪安全。寻找经济、合理、客观地解决河口淤积的有效措施,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在子牙新河河口原型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河口的现状,分析了全潮、纳潮、冲淤加闸下拖淤等5项试验成果,提出了河北省泥质河口清淤的最佳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在介绍“电测法”探测堤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滏阳新河堤防非破坏性探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为工程加固和运行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