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江汀 《中国水利》2013,(18):23-25
山西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先后实施了4期,涉及7个市23个县(区、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 851.6 km2。2013年国家启动的第五期工程中,涉及山西省10个市29个县,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 118 km2。总结了前四期治理成效和经验,提出第五期工程建设将从支持老区发展、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打造精品示范工程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江汀 《山西水利》2004,20(3):11-13
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这既是我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也是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节水山西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2004年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和水资源工作会议都将节水型社会建设列为今后水利和水资源工作的中心任务。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全省水利和水资源管理工作都要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这个中心来安排、部署和进行。  相似文献   
3.
张江汀 《山西水利》2004,20(2):18-18
2004年水资源管理的思路是:加快体制改革,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双控制度”,做到优化配置;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水权市场;建设节水山西,厉行节约保护;建立信息网络,实现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张江汀 《山西水利》2002,(Z1):14-18
12001年工作回顾2001年,在水利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方针,深化改革,积极进取,不断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在水资源的规划、配置、节约、保护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省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1.1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全面启动,水资源规划等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评价是对水资源基本状况科学的、现实的评估,是制定水资源战略和开展水资源工作的基础。山西省自1982年开展第一次水资源评价,至今已有20年了。由于自然的原因和人类活动的…  相似文献   
5.
张江汀 《山西水利》2004,20(5):22-25
分析了山西省水权转换基础和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实施水权转换有利于缓解山西省水资源的紧缺矛盾,有利于形成水资源的节约机制,有利于形成全社会投资节水的体制。建议结合省情,确立全面推广水权转换的思路,建立四大管理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山西省水权转换的实施步伐。  相似文献   
6.
关于加拿大、巴西水资源管理情况的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加拿大、巴西两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为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水管理措施,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地下水保护战略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地下水作为战略储备资源,予以最严格的保护。通过对山西省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地下水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框架,以及地下水保护、治理的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山西省城市水源存在的超采严重、优水劣用、供水管网浪费、用水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阐述了当前建立全省城市水源监督管理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出应加快建立全省城市水源监督管理机制,即建立城市工业供水退出机制、超采水源限采机制、水质通报机制和水价参与机制,以及行政、法律、经济和工程技术管理体系,促进城市水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水资源计量管理困境与出路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水资源计量管理普遍存在监督体系不严密、计量法规体系不健全、计量设施质量不过关、维修服务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水资源管理这一情况,说明计量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提出建立以水管理部门为主体的监督管理体系,以计量管理为核心的法规规章体系,以用水户为主体的用水报告体系,以计量设施生产企业为主体的维修服务体系的计量管理机制是走出计量管理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红色小流域建设是根据山西革命老区水土流失严重、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旨在快速有效地改善老区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致富老区百姓,加快老区发展,回报老区人民,是传统小流域治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予以一定发展和创新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