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利工程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红东 《中国水利》2013,(24):65-65,42
<正>2013年,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以下简称建安中心)克服工作任务繁重、新进人员多等困难,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稽察、质量安全监督和运行管理督查等工作,为大规模高强度的水利建设、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有力保障。一、稽察和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建安中心成立以来,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陈雷部长等部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有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学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根据水利部等的工作部署,组织开展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中期评估的实施情况、评估指标设置、评估意见形成以及主要的评估意见;结合全国各地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实施情况,提出了全面推行河长湖制长制总结评估的框架设计,指出了如期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加强基础工作、河湖统筹协调、强化基层河长湖长履职、开展专项行动和系统治理以及建立长效机制等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是南北气候、高低纬度和海陆相三种过渡带的重叠地区,是典型的孕灾环境地带;人口密集、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历史上洪涝与干旱交替,具有多灾性。建国以来,虽经多年整治,已取得一定成果,但随着社会经济与人口的发展,自然条件也在演进变化。现状中行蓄(滞)洪与人民生产、生活交织在一起,灾与利皆源于水。面对这些变化,21世纪治淮规划应在历年治理原则基础上加以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治淮治太第四次工作会议于5月23~24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检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和几次治淮治太会议精神的落实情况,研究解决有关工程管理和未开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等问题,落实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同志在会上强调,治理淮河、太湖事关两流域的防汛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国家的重点工程,有关省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措施,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5.
雾化水流溅水区降雨强度分布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雾化水流是泄水建筑物泄流时所形成的一种非自然的两相水流运动,其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潜在威胁很大,雾化水流的溅水区则因其高降雨强度而成为对工程潜在危害最大的区域.对溅水区内雾化水流的降雨强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探讨了对溅水区内降雨强度分布进行随机模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段红东 《中国水利》2022,(18):30-31
<正>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审时度势、科学布局,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统筹指导和推进后续工程建设。2022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要求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相似文献   
7.
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内容专题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刻领会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对水利工作进行定位,明确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是关系水利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有必要重新认识水资源的重要作用,重新审  相似文献   
8.
挑流水舌运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空气阻力及卷吸掺气的影响,从相似理论出发分别建立了挑流水舌的一维和三维数学模型,并用相应的模型试验与原型观测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验证计算成果表明,所建立的挑流水舌数学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可为雾化问题和消能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解决河湖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需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保障河湖功能的最大发挥。文章从河湖近自然修复理念和典型案例出发,分析了河湖近自然修复理念的适用性,提出了运用近自然修复理念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对策建议:全面推广河湖近自然修复理念、加快建立河湖近自然修复的技术标准、积极推进河湖近自然修复试点。  相似文献   
10.
段红东 《治淮》1999,(12):3-4
淮河历史渊源悠久,3000多年前,在 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钟鼎文里就出现 了“淮”字。历史上的淮河与长江、黄河、 济水齐名并称“四读”,河槽深广,海潮可 达江苏盱眙县,独流入海。“走千走万, 不如淮河两岸”是当时淮河流域社会安 定、生活富足的真实总结。但黄河夺淮 后,打乱了淮河水系,彻底淤废了淮河入 海尾闾,洪涝旱灾害日趋频繁,尽管历史 上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过不少治理主 张,但淮河仍然千疮百孔,景状依旧。直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使得淮河逐渐 旧貌变新颜。然而,洪泽湖及其下游的 防洪能力偏低,仍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及 环境发展的要求,开辟入海水道就显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