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利工程   16篇
无线电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淠史杭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先 《治淮》2000,(3):41-42
为了充分发挥淠史杭灌溉系统的综合效益,除应继续完善工程的配套外,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是十分重要的。现针对在进行淠史杭灌区超大型灌溉体系和混联式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研究时遇到的几个难题的解决方法和技术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行蓄洪区防洪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长江下游,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和水系的特点,承接的上游洪水流急、峰高、量大,加之社会因素,历来灾害频繁.根据"蓄泄兼筹"的治水方针,从1950年开始,淮河流域利用沿淮河道滩地、湖泊洼地修建行蓄洪区,拦蓄超标准洪水,扩大泄洪通道,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应用,并于1986年起,先后2次开展行蓄洪区防洪保险试点,探索洪水保险在我国防洪减灾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初,淮河流域突降暴雨,通过提前腾空河道容量抢排、开机抽排等一系列调度措施,减轻了受淹农作物的损失,为受灾农田补种改种赢得了时间.这次洪水过程通过防洪体系的科学调度,加强沿淮堤防防守和抢险,取得了最大的防洪减灾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4.
做好水量分配工作,是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要求,也是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配置和管理,保护好水生态与环境,从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重点对水量分配的必要性和原则、方法进行探讨,并简要的介绍了安徽省水量分配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安徽省旱灾的历史与现状,分析2000年旱灾的成因和发展趋势,并根据旱灾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目前抗旱工作的现状,提出需要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家先  程建 《治淮》2009,(6):10-11
一、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 安徽省政府重新调整2009年省防指组成人员,明确了省领导防汛抗旱责任分工。淮河、长江等重要堤段和重点防洪城市、水库、行蓄洪区行政首长防汛责任人已明确,并于4月在媒体公布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市、县(区)各级也及时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成人员,明确防汛任务,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  相似文献   
7.
2008年秋冬至2009年2月中旬,安徽省合肥以北大部分地区发生了特大干旱,安徽省依法、有序地组织开展抗旱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主要介绍《安徽省抗旱条例》在本次抗旱工作中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8.
2007年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流域性洪水,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启动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对沿淮行蓄洪区实施应急调度,取得了防御洪水的胜利。本文介绍了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区现状和2007年行蓄洪区调度情况。  相似文献   
9.
旱情信息采集系统在抗旱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位于长江下游、淮河中游,横跨两大水系、由于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汛期天气多变,多雨则洪涝,少雨则干军,防汛抗旱任务繁重。同时水多、水少、水脏现象并存。20世纪90年代以来,旱灾呈现越来越频发的趋势,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实时旱情信息或信息滞后,往往要旱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开始扬旱。为此安徽省着力推进抗旱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利于及时掌握旱情及其发展趋势,建立抗旱决策模型,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旱灾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淮河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依靠现有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实行综合调度,有效地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本文对调度的实践进行分析,提出6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