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洪涝灾害是低洼地区工农业生产的一大威胁,也是许多地方至今尚未解决的一大难题。江苏省建湖县庆丰镇东、西南圩区,含19个村135个村民小组2.7万人口,耕地3.2万亩,地面真高不足1.5米,1989年以来,将原先“各自为政”的8个小圩区联并成两个大圩区,实行联圩抗洪,联圩统排,走出了一条“低投入、抗大涝、高效益”的科学治水之路。 1、建网络,协调运转。为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他们首先抓好网络建设。一是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圩内各村主任及圩管所有关人员组成的圩区管理  相似文献   
3.
1994年6月下旬至8月14日,地处里下河腹部,素有“锅底洼”和“洪水走廊”之称的建湖县降雨奇少,持续高温,水源枯竭,出现了六十年来未遇的特大旱灾,水稻、棉花、胡桑等农作物和水产养殖业受到严重威胁,人畜饮水难以保供。  相似文献   
4.
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江苏省建湖县,面积1114平方公里,耕地70万亩,沟河2300余条。近1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水利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县水利总投入5000多万元,修筑防洪圩堤1700多公里,挖土5000多万立方米,建防洪闸1300余座,排涝站1000余座。水利建设的发展,为抗御自然灾害、确保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素有“锅底洼”之称的建湖县成了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一片绿洲,粮棉丰收,成为江苏省“十大粮仓”之一,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5.
“八五”以来,我们建湖县狠抓水利基础产业建设。全县水利总投入达5000多万元,修筑防洪圩堤1700多公里,挖土5000多万立方米,建防洪闸1300余座,排涝站1000余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大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抓改革,科学治水求突破。针对我县地势低洼的实际,我们积极寻求科学治水捷径。一方面全力实施联圩并圩战略,将全县原有的2000多个小自然圩区联并成  相似文献   
6.
建湖县地处里下河腹部地区,里下河入海的主要河道黄沙港、射阳河流径本县,是里下河地区“三洼”中的下洼。境内地势平坦低洼,地面高程大多在1.1~2.0米之间,低子四周邻县0.4~1.0米,高程在1.7米以下的占75%,最低片高程仅0.9米左右,高程在2.4  相似文献   
7.
建湖县从1986年秋天开始,对全县原有圩区进行了分期整建退建,适当联圩并口。对新整建的圩区由点到面试验推行“实行两权分离,统一开发经营,落实专业承包,开发管理合一”,取得了积极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建湖一直按照“谁受益,谁负担”政策,向农民筹资筹劳来大搞水利建设。从今年开始,随着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全面实施,向农民筹资筹劳受到了严格限制,特别是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资金和劳力来源——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在3年内将逐年减少,直至全部取消,对主要依靠“谁受益,谁负担”来加修圩堤和兴建闸站搞水利建设的建湖来说,  相似文献   
9.
水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特别是在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中,水利产业对现代农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愈来愈大。最近,笔者通过对建湖县部分乡镇的调查发现,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和水利发展的现状来看,当前水利产业应从  相似文献   
10.
建湖县地处里下河地区腹部,沟河纵横,港汊密布,地势低洼,地面平均高程仅1.6米左右,历史上“十年九涝”。近年来,上游地区加大了河道治理力度,增强了排涝能力,每到汛期,上游大量客水直泻而下,长驱直入建湖,使该县又成了名副其实的“洪水走廊”。针对建湖特殊的地理特点,该县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把水利建设放在农村冬春各项工作的首位,在国家对该县农田水利投入明显减少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开展圩区建设的新路子。该县圩堤达标建设和无坝县建设经验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1999年初在全省市县水利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