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8篇
  2019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根据历年实测资料分析,黄河山东段洪峰削减率较大,流量在8000m2/s以上,平均削减率近40%;流量在8000m3/s以下,平均削减率近28%。其原因与洪峰流量大小,漫滩程度、洪峰形状等因素有关。洪水运行速度,平槽流量以下,随流量的增加而加快,且自上而下沿程加快,洪水漫滩后则随流量的增加而减慢,且艾山以上自上而下沿程递减,而艾山以下则沿程速增。  相似文献   
2.
黄河入海淡水对海洋生态调控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8年调查发现,2014年和2015年春季入海淡水量增加使得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密度得到数倍提升;随着2016年春季入海水量减少,鱼卵、仔稚鱼密度相应减少;2017年春季水量是2016年的2倍多,鱼卵密度回升至2016年的2倍;2018年黄河实施水资源生态调度,春季入海水量增大为2016年的5倍,鱼卵密度增大为2016年的3倍。调查结果表明黄河入海水量与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构成了密切响应关系,黄河入海冲淡水在余流作用下长期向莱州湾汇集,形成了整个黄河口莱州湾低盐产卵场与栖息地环境,由此提出了基于"陆海联动、陆海统筹"的黄河水资源生态调度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3.
黄河山东段“假潮”期水文测报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山东段长期处于低水状态,低水期“假潮”现象频繁发生,由于“假潮”的不确定因素多,使得“假潮”期水文测报十分困难,常常出现同站同时刻报汛流量和实测流量相差较大或相邻站之间大量的相对偏大和偏小的现象,影响了黄河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工作,根据孙口水文站测报经验,认为“假潮”期水文测验用前一日平均水位代表法较为方便实用,高,中,低水位位作为校核使用,而过程测验法尽管报汛精度较高,但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目前还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5.
黄河河口复循环演变及该时期河口治理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黄河河口复循环演变理论,主要包括流路进程的单循环、复循环各环节的河口演变规律。以清水沟流路大行河过程的完整描绘为纲,勾画了今后用于指导河口流路规划,河口治理,三角洲经济格局规划的大流路三角洲复合三要素的演变规律。同时结合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战略,胜利石油海洋的战略需要,分析了今后清水沟流路运用及短期、长期河口治理特点,提出了进行人工干预措施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谷源泽 《人民黄河》2019,(10):16-19
在总结黄河水文现代化发展现状、充分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研判新时期水利"强监管"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的新要求,提出现代化建设目标,从考核指标、技术途径、组织架构、具体措施等方面明晰现代水文发展思路,围绕水文站网完善布局、测报能力提挡升级、信息服务提质增效等,谋划推进黄河水文现代化、打造"智慧水文"的重要举措。为推进水文现代化,满足基层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以水文信息采集自动立体化、传输网络化、处理智能化、服务多样化为表征的水文现代测报体系,持续推行自动测报、巡查验证、机动运维相结合的水文运行管理新模式,形成"测站主测、中心主算、机关主管"的水文测报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黄河口清8出汊工程的作用及对河口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实际查勘、依据多年积累的原型观测资料 ,分析了清 8出汊工程对黄河河口、河床演变的作用 ;解答了入海口门调整的淤海造陆效果、对河口段河道、防洪、流路演变的贡献等问题 ;论述了黄河河口演变的机制 ,揭示了黄河河口第三次小循环的形成、发展及黄河河口流路在下半个世纪的归宿 ;得出了人工干预下的河口河道形成机制 ;提出了科学地确定黄河口门出汊调整的时机、地点与周期 ,极大地延长黄河自然演变单循环过程中最有利于行河周期的可能性及人工干预下复循环演变规律的存在性。使人工干预河口演变、延长河口流路使用年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系统分析了黄河山东段各站水位—流量关系的年际、年内各时期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水位—流量关系的主要因素。各站年际水位—流量关系线经历了4次左移、3次右移的变化过程。年内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因各站所处的断面位置不同而异,且逆时针绳套走向者居多。影响各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断面冲淤、洪水涨落、断面形态和下游回水影响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