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5篇
水利工程   6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水下电视系统对哈尔滨市西泉眼水库溢洪道及附属结构进行了检查,查明了表面混凝土受冲蚀磨损和骨料出露情况,为水库溢洪道整体评价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实际应用表明,水下电视是进行库区水下结构损伤检查和安全评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区域水网水量的高效调控,从水量、水生态、水质和闸坝管理等4个方面构建包含10个指标的闸坝优选评价指标体系,以廊坊市凤河-永定河区域水网为研究对象,计算区域内32座闸坝的综合关键指数并给出影响程度排序,采用水动力数学模型验证关键闸坝选取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优选出的永丰闸和东张务闸是区域水网的关键闸坝,通过调节这两座闸坝的开度即可满足区域水网的生态需水和防洪排涝调度目标,保持区域水网较优的水力连通能力,提高区域水网水量调控效率。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设中,常常需要建设不同规模、类型的人工水系。在城市中建设人工水系需协同解决水循环、水质保障、水源与退水、水景观打造及极端情况应急预案等多方面问题。以北京未来科技城环形水系设计为例,采用传统水工设计技术与生态水工学、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环形水系的水循环体系、水质保障工程、水源与退水措施与水景观打造进行了综合设计研究,提出了概念性设计方案,解决了城市复杂约束条件下人工生态水系设计问题,为城市生态人工设计提供了借鉴。研究认为:城市复杂环境下人工生态水系设计需基于传统水工设计技术,有机融入生态水工学及景观生态学方法进行;水循环、水质、水源与退水、景观与生态成为城市人工水系设计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介绍浙江省丽水市瓯江水生态系统现状,根据瓯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目标,提出瓯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措施:对土地利用进行分级控制,构建水生态系统安全格局,编制瓯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分段实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开展瓯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制度与机制建设。此外,总结了瓯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成效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扬州市主城区水系连通性定量评价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扬州市主城区水系连通状况,基于图论边连通度方法,利用GIS技术提取水系,建立了扬州市主城区水系图模型并计算了水系边连通度。结果表明:扬州市主城区水系连通度为2;影响水系整体连通性的关键河段为七里河与沙施河交汇口至古运河段、仪扬河与赵家支沟交汇口至西银沟段、揽月河闸至赵家支沟段以及老沙河与沙施河交汇口至曲江公园段;关键水闸为扬州闸、黄金坝闸、平山堂泵站、明月湖闸,这4个闸站关闭后分别使整体的连通度降低了50%;可采用河道清淤、生态护坡、水闸调控等措施来改善扬州市主城区水系连通性。  相似文献   
6.
河流生态学相关交叉学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近年来河流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河流生态系统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诸多学科与河流生态学的交叉、融合,发展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领域.文中介绍了生态水文学、生态水力学、景观生态学和生态水工学的学科内涵、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趋势.指出学科的细化标志着对于河流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交叉学科必然会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最终朝着建立综合的河流科学理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文变化的生态限度框架(ELOHA)是环境流理论最新成果。ELOHA要求对河流按照水文情势特征进行分类,相同类型河流的水文—生态关系具有相似性。ELOHA还要求对开发前后水文情势变化进行分析,计算现状水文条件与基准水文条件的偏离程度。ELOHA提出了水文情势变化预期生态响应的若干假定,总结了一套为建立水文—生态关系采用的生态指标。在建立大型水文和生物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方法拟合水文—生态函数关系。最后,各利益相关者对水文变化引起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认定可以接受的生态风险水平,再依据水文—生态曲线,确定环境流标准。  相似文献   
8.
生态水工学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生态水工学是在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对传统水利工程学的补充和完善。文章系统总结了十多年来生态水工学的主要进展,包括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影响机理;河流生态修复规划方法;河流健康评估;兼顾生态保护的水库调度方法以及河流生态状况定量评价方法等。文章对生态水工学发展进行了展望,列举了包括水电资源开发程度战略研究,建立多种压力-响应生态模型,洄游鱼类保护技术,改善水库调度方法以及技术整合研发等若干学科发展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9.
河流地貌单元的科学分类与识别有利于准确定位水生生物栖息地,为科学评估小水电生态影响、开展受损河流生境修复提供依据。本文根据长江一级支流大宁河1972—2016年水文数据,利用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IHA-RVA等方法确定了2个水文突变点,并分析对比了变异前、变异阶段Ⅰ和变异阶段Ⅱ3个不同阶段的水文改变程度;在归纳前人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依据水文改变程度较低时段下的实地调研观测数据,结合地貌单元过程-形式关系,确定了研究区域自上游至下游R1—R8河段地貌单元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并引入地貌单元丰富度指数(R)、密度指数(D)和多样性指数(Hd)3个指标对研究河段地貌异质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与变异前相比,变异阶段Ⅰ、变异阶段Ⅱ各月份水文改变度的平均值为15.53%、24.42%;R1—R4(小水电梯级开发河段)的R、D、Hd的平均值均小于R5—R8(较为自然段),分别相差9%、32.1%、17.2%,小水电梯级开发河段的地貌异质性有待提高。该研究定量评价了河段的地貌异质性,可从河流地貌角度为小水电分类整改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利于解决区内水资源短缺,促进经济区发展及规划实现。以山东现代水网建设为依托,针对山东蓝色地区水系连通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功能需求以及河库连通的二元水网特征,构建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模型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需求,通过对现状及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开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水系连通下的分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研究结果为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实现地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