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5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稍不均匀电场中绝缘子附近导电微粒受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立稍不均匀电场中绝缘子附近的自由导电微粒所受作用力的2-D计算模型,通过对微粒表面Maxwell应力张量进行计算,得到微粒在电场中所受的静电力。改变电极倾斜角、绝缘子材料以及绝缘子的外形,对影响自由导电微粒运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减小高压电极倾斜角度,减小绝缘子材料的介电常数,并采取合适的绝缘子外形, 可减小微粒受到的向上的静电力和微粒受到的指向绝缘子方向的水平静电力,从而可以减小微粒浮起和附着于绝缘子表面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铜试剂亚铜分光光度法是检测水中丁基黄原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实际操作中,该方法重现性差、加标回收率低,较难掌握。在参考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了影响实验的一些因素,改进了国标方法。方法改进后,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检出限低,回收实验结果较为理想,标准偏差小,精密度好,准确度高,且该方法具有方便、投资少的优点,可应用于生活饮用水(氯消毒)及其水源水中丁基黄原酸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6年7月水质监测数据,从某河流13个断面的13项检测项目计算污染分担率,选取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BOD5、COD、总磷等7项指标,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综合标识指数法、模糊评价法共4种方法进行水质评价。本文分析了4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将几种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对可能存在的污染进行考察,并对河流水质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马自伟  贾江波  查玮  孙福 《高压电器》2007,43(4):304-306,309
以Maxwell2D为有限元法求解工具,建立工频电压下的XLPE电缆终端数值计算模型,同时考虑了介质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对电场分布的影响,计算分析了几种应力锥结构尺寸下电缆终端内部的电场分布,得到了应力锥结构尺寸与电缆终端内部电场分布的关系,为应力锥结构尺寸的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年来氧化石墨烯/壳聚糖新型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侧重介绍了该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染料的吸附情况,讨论了该复合材料的脱附再生性能,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结合变电站工程中常用电流互感器型号,介绍了不同类型互感器结构及特点,并对设备选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力振动工具是振动固井工艺的主要装备,振动固井技术能够提高固井质量。本文基于流体力学水击原理,推导了水击波公式,分析了水击波振幅影响因素,振动固井条件下水击波振幅可以达到MPa数量级。基于水击波原理研制了双喷嘴水击波发生工具。加工水击波工具样机进行了室内实验,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水击波振幅达0.15MPa,根据水击波公式计算现场条件下水击波振幅可以达到0.86MPa,室内实验结果验证了双喷嘴水击波工具大振幅的输出特性。本文基于水击波原理成功研制振动固井用水击波发生工具,对振动固井工具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Williamson反应,以含磺酸根的卤代烃、玉米淀粉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高温缓凝剂(SHS)。采用IR表征了SHS的结构,研究了SHS的高温缓凝性能、温度敏感性和加量敏感性,以及对水泥浆流变性、游离液和水泥石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HS有良好的高温缓凝性能,150℃稠化时间可达343min,温度敏感性和加量敏感性在行业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对水泥浆的流变性、游离液、水泥石强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页岩气固井技术对于油田油井寿命和资源保护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在井壁和套管中的环空注入水泥浆实际保护油井为目标的工程水平井固井技术。随着钻井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为页岩气固井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够促进页岩气水平井固井的更好发展。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应及时开展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技术的工作及相关措施,避免由水平井固井技术所引起工程事故。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氧化石墨烯/壳聚糖新型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侧重介绍了该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染料的吸附情况,讨论了该复合材料的脱附再生性能,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