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模式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最佳和有效途径。以潍坊市北部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思路和方法,通过循环经济动脉链、静脉链和网络体系的构筑,建立起科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并探讨了有效可行的实施途径,从而实现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解决当地水资源危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以城市更新战略为抓手的老城空间供需关系调整,是推动城市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其中老城绿地空间系统作为缓解城市空间公平问题、提升绿地系统的社会服务功能、改善居民健康福祉的重要载体,需将使用者的需求偏好同设施供给、环境营建有机结合以提升其空间质量。基于传统需求理论的多学科交叉分析,评价使用主成分相关系数分析(PCA-PCC)模型,选取三级需求评价指标下的耦合要素;结合ISM模型确定广州老城综合、专类、社区绿地空间的特征,与主观需求问卷的分析结果互为信度和效度检验。评价初步发现广州老城三类绿地空间呈现一定程度的人地规模分异、分时段多样化需求的弹性不足、文化创新特色不够彰显的问题。最后提出按需求分类施策,增强老城绿地空间系统安全可达、便捷舒适、文化创新的优化策略,重塑高质量发展的老城空间。  相似文献   
3.
4.
为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公交运行系统的需求,本文讨论了采用嵌入式处理器S3C2410和Linux操作系统实现智能报站器的步骤和方法。该报站器以GPS-24模块为核心,使用串口与处理器通信。采用多线程编程方式,实现GPS信息接收解析、液晶显示和自动报站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苏里格气井井筒内积液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分析手段,结合激光流动实验测量技术,围绕雾化器及安放位置数值优化分析、雾化器流道室内测试等内容,开展了仿真实验研究.针对激波雾化排水采气的喷管构型,采用Bezier曲线建模方法进行参数化,利用基于Fluent/Matlab协同仿真的自动优化平台对在不同实验环境及外场条...  相似文献   
6.
高校实施教考分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考分离作为高等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实际运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教考分离制度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陈实  耿虹  乔晶 《规划师》2019,35(10)
小城镇已基本完成以个体最优化为导向、要素局部集聚为内涵的第一次分化。在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共识和网络化的新型城镇功效格局下,分化后部分过度极化、增长低效等问题和个体化内涵的解释失效现象日益凸显,因此合理的再分化是小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提出将再分化的内涵认知从"个体最优化"向"效能最大化"转变,并建构小城镇发展效能的解释结构模型(ISM)。结果显示,在效能最大化导向下,小城镇再分化的直接影响因素是制度政策作用的力度和周期,其根本性的决定维度是小城镇区域生态价值。同时,与第一次分化中个体经济水平最优决定论不同,再分化过程中小城镇公共服务效率和其区域公共服务能级将是评判其发展效能的决定性要素。  相似文献   
8.
9.
采用16位模数转换芯片AD7705及精简指令集单片机AT90S8515为主要元器件,通过AD7705采集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安全帽受力情况,然后在AD7705内部将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单片机所能识别的数据信号,上位单片机AT90S8515通过同步串行接口接收AD7705转换完成的16位数据值.实验给出单片机AT90S8515与AD7705的硬件连接图,并详细介绍了软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工具理性导向的市场经济向乡村的嵌入导致了乡村共同体的解构,引发了共同体与自然的关系失和、乡村共同体价值认知失序及共同体转型与传承的失范等危机,乡村共同体亟待重构。罗尔斯顿的“荒野”生态哲学为乡村共同体的重构提供了契合当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的自然价值观。以“荒野”生态哲学中倡导的自然价值观作为乡村共同体重构的哲学基础,通过对乡村共同体内在价值的反思性自觉与提升,指导空间规划的“守界”实践,重构包含“荒野”的广域乡村共同体,推进荒野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