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3篇
石油天然气   2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北南缘奥陶系层序地层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塔北南缘奥陶系层序地层研究与地质背景、岩石力学性质和水文学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内幕区岩溶储层的形成和发育分布规律.认识到研究区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类型多样、特征复杂,但是发育分布上具有较为明显的纵向成层性和平面分带性,并沿断裂富集的规律.同时,认识到层序地层在演化过程中通过对沉积和地层结构等方面的控制,影响了构成岩溶流体渗滤通道和溶蚀场所的孔隙和裂缝带的发育,间接地控制了岩溶储层的形成和发育分布.其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层序地层控制的礁滩体构成了岩溶储层的物质基础;②层序演化对地层结构的控制决定裂缝发育密度;③二级层序界面为大气水或埋藏流体运移的指向区,有利后期岩溶作用改造.这些认识将规律性强的层序地层和非均质性强的岩溶储层建立了关系,对非潜山型岩溶缝洞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塔中地区深层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地区东部深层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勘探取得重大发现,但针对该层系白云岩储层的研究尚属空白。利用钻井、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对塔中寒武系盐下白云岩产层的储层类型、特征、主控因素及展布规律开展探索性研究,认为塔中寒武系盐下白云岩主要发育颗粒滩相白云岩储层和潮坪相膏云岩储层。颗粒滩相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以及中寒武统沙依里克组上段,岩性以台内藻砂屑滩相颗粒白云岩、藻白云岩及粉细晶白云岩为主,明显受岩相控制,形成于准同生期,并受后期层间岩溶作用改造优化。潮坪相膏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及沙依里克组下段,岩性以含膏云岩、泥粉晶云岩、膏云质角砾岩为主,明显受岩相及裂缝控制,形成于准同生期,并受后期有机酸溶蚀作用形成微孔型储层。目前而言,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台内藻砂屑滩相颗粒白云岩储层是最现实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3.
华南海相下组合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指出区域性主力烃源岩及盖层主要形成于超层序的海侵体系域;高品质的区域性储层通常与超层序的高水位期-低水位期相一致。华南下组合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纵向上总体存在3套生储盖组合,并将其划分为界面型、低位型、海侵型、高位型和综合型5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及成藏地质特征存在差异。提出礁滩相灰岩-白云化或白云岩-古岩溶为最有利储层,古隆起-后期构造圈闭为最有利部位,川东南-黔北地区为最有希望尽快取得突破的新区块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是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沉积中重要的烃源岩之一,因资料稀少,目前其整体分布情况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深层白云岩储层油气勘探的进程。为此,通过对该盆地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的分布受海平面变化、古构造及沉积环境的控制,是震旦纪一早寒武世时期海平面快速上升的产物,整体上为缓坡一盆地沉积模式,优质烃源岩发育在中、下缓坡相中。同时,根据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资料揭示出玉尔吐斯组与下伏震旦系是一种"伴生"的沉积关系,钻井地震层位标定进一步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地震反射伴生组合特征,进而利用覆盖全盆地的大量二维地震资料首次预测出了玉尔吐斯组的分布范围及厚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玉尔吐斯组主要分布在该盆地北部坳陷及南部地区(存在南、北2个生烃中心),预测厚度为5~50 m,其中巴东2井北部厚度最大,可达50 m;在巴东2、玉北2、巴探5南部分别有"海槽"伸入巴楚隆起内部,向巴楚隆起尖灭。结论认为:巴东低梁带位于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线与古构造低梁叠合部位,生储盖组合条件优越且具备长期继承性古隆起的构造背景,应是该盆地寒武系白云岩储层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5.
台内碳酸盐岩是继台缘礁滩后值得关注的潜在勘探领域。基于露头、岩心、薄片观察及单井、地震、测试分析等资料,解剖四川盆地德阳-安岳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台内裂陷石油地质特征及成因,类比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纪台内裂陷。结果表明:罗迪尼亚泛大陆裂解为德阳-安岳台内裂陷的发育提供了区域地质背景,张性或走滑断裂、差异沉降作用是台内裂陷形成的关键;德阳-安岳台内裂陷经历了灯二段侵蚀发育期-灯四段裂陷发育期-麦地坪组-沧浪铺组裂陷鼎盛-充填期-龙王庙组缓坡台地发育期的演化过程,其控制了筇竹寺组、麦地坪组两套烃源岩和灯四段、龙王庙组两套储集层的发育;烃源岩和储集层的空间配置构成"侧生侧储"和"下生上储"两类成藏组合;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纪台内裂陷与德阳-安岳台内裂陷具相似的地质特征,勘探潜力值得期待。上述认识使勘探领域由台缘拓展到台内,对中国古老小克拉通台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塔北地区奥陶系灰岩段裂缝特征及其对岩溶储层的控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对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形成及改造至关重要。对大量的岩心、薄片、阴极发光、成像测井及测试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塔北地区奥陶系灰岩段发育有3类成岩缝和3期构造(溶蚀)缝。3期构造缝对应3个构造旋回,分别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方解石及泥质充填的构造张裂缝、晚海西期—印支期方解石充填的共轭剪切缝以及燕山—喜山期半充填或未充填的剪性网状微—小缝。构造缝的形成直接促进了岩溶作用的发生,溶蚀缝往往改造前期的构造缝,虽发生时间稍有滞后,但仍属同期。各类裂缝的形成时间、规模、充填特征、成像测井特征及阴极发光性各异。构造缝、溶蚀缝控制了岩溶储层的发育和分布。裂缝自身溶蚀扩大或与溶蚀孔洞配置构成了油气储集的主要空间,也是提高碳酸盐岩储层储渗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成岩缝张开度较小,水体的沟通、横向疏导作用有限,对加速岩溶作用的发生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7.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格局及成藏控制意义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川东北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总体为碳酸盐台地沉积,受古断裂的控制,宽广的台地被切割成台隆与台盆的沉积格局。受开江-梁平台盆的控制,长兴晚期—飞仙关早期在其两侧发育了较为对称的类似于威尔逊相模式的碳酸盐岩沉积体系,但陆棚相不甚发育,可能是台盆深度小、宽度窄、相变快引起的。由于期间经历了一次二级海平面的升降过程,使得长兴组广泛发育海侵生物礁,而飞仙关组发育海退型鲕粒滩,形成两类最为有利的储集相带。生物礁、鲕滩沉积相带在纵横向上不断迁移、抬升,主要发育于台盆的两侧,呈不连续环带状分布,明显受沉积相带控制。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正理庄地区沙二段是正理庄油田重要的砂岩储层发育段,储层垂向上变化复杂,对其演化规律认识尚不明确。对研究区岩心、薄片、镜质组反射率、粒度等资料进行半定量分析,明确了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沙二段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以原生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孔隙演化主要受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作用较大,因压实作用减小的原生孔隙平均为19.8%,因胶结作用减少的原生孔隙平均为14.1%,压实作用对孔隙的破坏作用强于胶结作用,且压实作用在整个孔隙演化中占主导地位;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孔隙的重要成岩作用,主要集中在中成岩A期,最终因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度为2.6%。  相似文献   
9.
倪新锋  王竹 《新建筑》2006,(2):66-70
竖向组织空间,使生活起居由二维平面功能划分转向三维立体功能分区,满足现代生活中个性化、多元化的追求,代表了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伴随空间的转换,传统住宅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居住体转为居住和工作的综合体,形成绿色、舒适、便捷、安全、多样的居住形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现象,人口老龄化趋势已呈逐年递增态势。面对人口数量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群,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与此相对应的适老化理念下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技术也备受当代人们的关注,人们力图为广大老年人群提供一个舒适、惬意的养老居住环境。下面,本文就我国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的现状展开分析与讨论,并提出一些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的设计原则及具体的设计细则,旨在帮助我国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的设计工作者设计出更加符合老年人群实际需求的养老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