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大气数据驱动水文模型的输出结果开展水循环模拟研究是大气和水文学界的研究热点。利用中国大气同化驱动数据集CMADS驱动SWAT模型,模拟2009~2016年期间洱海流域关键水循环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CMADS数据集可很好地驱动SWAT模型,在洱海流域适用性较好,可用于水循环模拟研究。②从时间上看,洱海流域年降水量、实际蒸散和年产水量均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分别以4.6,29.3,15.0 mm/a的速率递增,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实际蒸散发和多年平均产水量分别为792.8,565.5,286.1 mm。从空间上看,洱海西部降水最丰沛,东部地区次之,北部地区最低;实际蒸散发空间差异性相对较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洱海湖区周围;产水量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洱海西部产水量最大,其次为洱海北部和东部山区。③湿润度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产水系数表现出减少的趋势,多年平均湿润度和产水系数分别为0.61和0.43;实际蒸散发与降水变化趋势一致,但与潜在蒸散发变化趋势相反,表明水分条件是限制洱海流域潜热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砂岩储层具有埋藏深、致密的特点,天然裂缝的发育对储层至关重要。通过地表露头调查、岩心观察、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解释等手段分析新场须二段气藏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认为须二段储层裂缝可划分为网状缝、立缝、高角度缝、斜缝、低角度缝和平缝,以低角度缝和斜缝为主;裂缝主要发育在新场构造带中东部地区的须二段中、上亚段,走向主要为NE-SW向、NW-SE向和EW向,以EW向晚期构造裂缝最发育,并与区内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基于裂缝参数与产能参数交会分析,明确不同类型裂缝对产能的贡献度,认为新场须二段气藏有效裂缝为倾角大于30°的构造裂缝(立缝、高角度缝和斜缝)。区内有效裂缝的发育受控于断裂、构造变形、岩石粒度、岩石成分和岩层厚度等多方面因素,但距离晚期SN向逆断层的距离是须二段天然构造裂缝发育的关键控制因素,其次是构造变形及构造组合样式。距离晚期SN向逆断层上盘200 m范围内的褶皱发育区可作为新场地区今后裂缝预测、评价及天然气开发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气藏整体表现为"储层致密、大面积含气、局部富集"的特点,开发生产中普遍呈现出储量丰度低、普遍产水和裂缝控产等特征,储量动用难度大.近年来,以有效建产和高效勘探为主要目标,应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思路,开展了四川盆地中国石化探区须家河组的新一轮勘探开发攻关研究,在基础地...  相似文献   
4.
针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简称须二段)储量动用率低、气藏甜点地质模式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大量岩心、野外露头、分析化验和井震资料,精细解剖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提出断褶裂缝体概念并划分其类型,分析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建立断褶裂缝体地质模式。研究表明:(1)断褶裂缝体是指断裂、褶皱及其伴生的裂缝储集体;(2)根据裂缝体特征及成因,可进一步划分为断缝体、褶缝体和断褶体3种类型;(3)断裂上盘、越靠近断裂有效裂缝越发育,褶皱褶曲幅度越大、越靠近褶皱枢纽面有效裂缝越发育;(4)建立2类5型断褶裂缝体地质模式,分别为断褶裂缝类和基质储渗类,前者可分为网状缝型和单构造缝型,后者可分为层理缝型、低渗孔隙型和极低渗孔隙型。此外,建立断褶裂缝体有利区优选流程,提出有利开发目标,支撑井位部署获得高产,并可以为中国深层致密砂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川西地区晚侏罗世前陆盆地发育的浅水三角洲为例,充分利用地震数据和测井、录井等资料,阐明了前陆盆地发育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川西地区晚侏罗世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长轴、短轴方向物源共存的特点,并且在不同沉积阶段,长轴、短轴方向物源体系供给能力具有差异;浅水三角洲主要受自旋回作用和异旋回作用等因素控制,其中幕式构造抬升对浅水三角洲的控制作用是前陆盆地区别于拗陷盆地和断陷盆地的主要特征。此研究完善了浅水三角洲理论在陆相湖盆中的应用,对其他前陆盆地发育的浅水三角洲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陆盆地山前带近源体系是近几年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侏罗系沉积期,川西地区龙门山前带发育了一套近源粗粒沉积体系。笔者充分利用全区覆盖的三维连片地震数据、测录井、岩心及野外露头资料,分析了不同时期物源特征和沉积体系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侏罗系沉积期,龙门山前带共发育来自短轴和近长轴2个方向的5套物源体系;②下侏罗统主要发育冲积扇-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沉积体系,中、上侏罗统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③龙门山前带可以划分3种沉积模式,分别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沉积模式。通过研究,不仅能够为龙门山前带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而且可以完善对近源冲积体系粗粒储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以下简称须二段)蕴含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须二段砂泥岩在空间上频繁互层,物性好的砂岩横向变化快,给须二段地层对比和储层预测带来困难。为了定量描述须二段砂泥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和有效储层分布规律,基于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了须二段层序地层界面,通过地震属性提取与优选,解析了须二段沉积充填特征,明确了沉积体系演化和砂体分布,构建了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源—汇系统模式,建立了砂泥岩三维地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受砂泥岩互层数影响,地震属性与砂体厚度呈现两类相关性趋势,波阻抗正值之和地震属性能够更好地响应砂泥岩的分布。(2)须二段下亚段沉积期物源主要来自北西方向,砂体主要沉积在该区西部;中亚段沉积期物源主要来自北西向和北东向,并形成横向分布广、厚度较大的砂体;上亚段沉积期物源主要来自北东向,东部砂体较为发育。(3)根据砂体迁移规律拟合砂岩变差函数,可以较准确地实现砂泥岩的三维空间分布刻画。结论认为:(1)新场构造带须二段具有北东和北西两个供源水系,分别形成了主、次两套源—汇系统;(2)基于源—汇系统建立的融合地质沉积模式与地球物理预测的砂岩...  相似文献   
8.
致密砂岩气藏甜点评价是储量有效动用的关键.基于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精细解剖,阐明了气藏甜点地质特征,建立了气藏甜点模式和识别标准,明确了甜点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致密气藏甜点形成机理.结果表明:① 有效储层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平缝发育的中-粗粒砂岩和块状层理的中粒砂岩,且有效裂缝为倾角大于30°的构造缝...  相似文献   
9.
基于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开展了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砂体充填类型及其沉积展布规律研究,构建了该地区不同类型砂体的三维空间分布模型,为指导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定量化基础。新场地区须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有叠置河道、河道边缘、分流间湾和河口坝4种砂体沉积类型,其中叠置河道砂体厚度大、以中—粗粒沉积为主,是该区优质储层的主要发育区。新场地区须二段受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两个方向的物源供给,下亚段新场西部的叠置河道更为发育,中亚段双物源供给较强,叠置河道砂体规模最大,上亚段叠置河道主要发育在新场地区东部。在地球物理预测的基础上,拟合变差函数并以地震砂厚趋势进行协同约束,首先建立砂泥岩地质模型,基于多级相建模思路,以不同类型砂体展布为训练图像,采用多点地质统计方法建立砂体类型空间分布模型。该模型实现了不同砂体类型在三维空间充填的定量描述,具有合理的各类砂体之间的接触关系,可以为后续相对优质砂体的定量刻画和开发方案优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评价湖北省水资源态势,在系统考虑湖北省水资源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同时遵循代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等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了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概念框架的湖北省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熵权法与模糊集对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水资源评价模型,对湖北省2008-2016年水资源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6年湖北省水资源状态呈现出波动式升高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近9年间湖北省的水资源状态良好;(2)从水资源DPSIR评价结果可以看出,研究时段内水资源影响和水资源响应是影响湖北省水资源状况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