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2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封面照片是挤压应力场作用下断背作构造形成和演化动力过程的物理拟实验结果,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单家增(通讯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邮政编码100029;电话:010-62008055,Email:jzshan@ihw.com,cn)提供,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94472139)资助。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断背斜构造在我国西部盆地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中颇为常见,例如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富集油气的依南2号构造、克拉2号构造均属此种构造类型,是有别于拉张盆地伸展构造圈闭的另一类构造圈闭,具有特别重要的实际研究价值。对断背斜构造…  相似文献   
2.
本期封面照片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单家增研究员等提供 ,是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49472 1 39)资助的部分研究成果。所提供的实验照片是由 4个独立的物理模拟实验构成的系列实验结果 ,展示拉张应力场作用下不同几何特征的正断层系动力学成因机制。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3.
新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证实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是在热动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在0~300℃条件下,饱和水泥质实验材料(高岭土)产生了0~1500×10_(-6)应变量。干的中粒度砂质材料的应变量仅仅为0~150×10_(-6),饱和水中粒度砂质材料的应变量大约为0~590×10_(-6)。新的实验结果证明,热动力可以产生热应变,热能可以转换为应变能。高压对于泥底辟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营口—佟二堡断裂带成因机制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营口—佟二堡断裂带是控制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形成和演化的主体构造体系,是郯庐断裂带的北延部分。根据地质资料分析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营口佟二堡断裂带在新生代经历了早期的拉张应力和后期右行剪应力的复合作用。拉张构造运动发生在古新世房身泡组沉积期至始新世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期(距今约37.0~63.0Ma),在大陆裂谷演化阶段因地幔上涌而派生;右行走滑构造运动发生在渐新世东营组沉积期(距今约24.5~36.9Ma),后期右行剪应力作用使早期断裂再活动并形成新的断裂。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和对地质资料的分析,渐新世右行走滑构造运动导致的辽河坳陷水平位移约为4~8km。图5参12  相似文献   
5.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是在热动力、重力和离心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介绍泥底辟成因机制的最新模拟实验结果.依据实验结果,提出了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形成和演化的热动力模式、离心力模式和重力模式.  相似文献   
6.
古应力场定量研究的光弹物理模拟实验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应力作用下,岩石或地层会发生不同样式和特性的变形,油气运聚成藏亦与古应力场密切相关,因此古应力场研究是当今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研究热点,但从地质体直接获得古应力场所有参数相当困难.近年来地质学家尝试将光弹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应用于古应力场研究中.光弹物理模拟实验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直接观察和测量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内部应力状态和特征的有效手段,能够得到定量化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主应力轨迹线和应力级值分布图.介绍了光弹物理模拟实验的相似理论、装置、材料和方法.以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和朝阳沟阶地扶余油层的古应力场光弹物理模拟实验为例,展示了实验结果.对该实验结果进行物理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到的认识概括为:①油气运聚与古应力作用导致的岩石应变之间具有时间上的非同步性,油气运聚滞后于构造变形雏形幕;②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和强度控制着非均匀介质中应力集中区和高势能区的分布; ③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与断层系之间的水平夹角小于90°,最小主应力作用方向与断层系走向之间往往近于平行;④应力轨迹图可能描述了应力传递方向与油气运移方向之间的几何关系,应力级值区分布图是确定低势能区和预测油气有利成藏区的重要佐证.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定量研究古应力场,是进行构造动力学和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新研究途径和卓为有效的方法,可以将研究水平由定性研究发展为半定量乃至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期封面照片是烃类运移中浮力效应的物理模拟实验过程.实验目的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论证烃类(油)在水载体中运移的浮力效应,以及石油开采中增温作用对原油流动特性可能产生的影响.照片中的红色物质是烃类替代物(初始状态为固态),其周边近于透明的流体物质是水载体.实验中,温度使用WMZK-01温度指示控制仪测量;浮力效应通过温度场随深度的增加或周边条件的变化而增高的作用导致运移中的烃类替代物密度减小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封面照片说明 )  本期封面照片是叠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单家增(通讯地址 :北京市 982 5信箱 ,邮政编码 :10 0 0 2 9;电话 :0 10 62 0 0 80 55,E mail:jzshan @ihw .com .cn)提供 ,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  相似文献   
9.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成因机制的模拟实验(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是在热动力、重力和离心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介绍泥底辟成因机制的最新模拟实验结果。依据实验结果,提出了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形成和演化的热动力模式、离心力模式和重力模式。  相似文献   
10.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成因机制的模拟实验(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主要是在热动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包括热传导和热对流作用。热动力作用是主驱动力,沉积物差异重力和水平应力作用是次驱动。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实质上是沉积在盆地中、底部的巨厚泥岩层,在经基底传导到上覆沉积层的深部高温场作用下,转变为泥岩高塑性粘流体的热流动、热聚集、热膨胀、热升压、热扩张和热刺穿的物理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