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确定裂缝是否转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目前榆树林油田重复压裂问题之一。通过Fracpro PT软件拟合分析了现场压裂数据,施工过程净压力7.8~17.0 MPa,目前最大最小主应力差为9.6~20.6 MPa,平均14.4MPa;采用重复压裂应力分析软件计算了油水井在不同生产压差和裂缝缝长与缝宽条件下生产时不同位置处的最大最小应力差的演变,5 mm缝宽比1.6 mm缝宽最大最小应力差小1.0 MPa;120 m缝长比60 m缝长最大与最小应力差小0.5 MPa;22 MPa比17 MPa的油水井生产压差的最大最小应力差小2.0 MPa。初始最大最小主应力差16MPa对该油田部分井重复压裂实现裂缝转向具有较大难度,不易形成新缝;目前最大最小应力差小、初次压裂形成宽和长的裂缝、压后油水井生产压差较大及重复压裂过程中净压力较高的井层有利于重复压裂时发生裂缝的重定向而产生新裂缝。  相似文献   
2.
酸化二次沉淀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酸化成功率低、重复酸化效果差的问题,从酸化及酸化二次沉淀机理分析入手,提出HF(氢氟酸)第二反应方程式,分别对影响酸化效果的反应浓度、反应时间、酸液类型、施工工艺4个关键因素加以分析.通过实验对比,用岩心渗透率伤害率曲线优选了酸液合理反应浓度和合理反应时间.酸液类型应以潜在酸为应用方向,在施工工艺上应该采用避免酸化二次沉淀的预洗液、离子置换液、保护液等措施,从而开发了QZB(潜在酸 暂堵剂 保护剂)复合酸化技术.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庆油田肇88-斜30井压裂施工失败的情况,进行了施工参数分析。同时室内通过调整基液粘度,完成了两次高压岩心驱替对比实验,观察到粘度为68.1mPa·s的基液堵塞了1#岩心入口端面,岩心内的孔隙压力低,而21.6mPa·S的基液在高压下通过了2#岩心孔隙,岩心内的孔隙压力提高。研究结果显示,粘度为68.4mPa·s的基液在现场施工时未能有效进入该井特低渗透储层的孔隙,以至不能提高地层孔隙压力到克服最小主应力和岩石的抗张强度之和是该储层未能实施加砂的根本原因。表明压裂液的优化还需要进一步评价基液在地层中的流动性,以发挥基液造缝的主要功能;也为其他特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压裂液配方的评价提供了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YSL 油田储层渗透率低,致使注水井注水困难,为此进行注水井有效压裂技术研究,评价了压裂液对岩心的伤害程度,明确了清水压裂适合于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压裂。开展了清水压裂及水平钻孔后清水压裂参数优化研究,给出了合理的裂缝参数、施工参数及不同孔眼数条件下的合理排量,并分析了 2 种压裂方式的差别。现场压裂试验表明,水平钻孔诱导配合清水压裂取得了很好的措施效果,为低渗储层注水井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套管损坏原因与修井效果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了油田套管损坏的原因,总结了不同套损类型井的修井方法,对预防套管损坏和修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YSL油田储层渗透率低,致使注水井注水困难,为此进行注水井有效压裂技术研究,评价了压裂液对岩心的伤害程度,明确了清水压裂适合于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压裂。开展了清水压裂及水平钻孔后清水压裂参数优化研究,给出了合理的裂缝参数、施工参数及不同孔眼数条件下的合理排量,并分析了2种压裂方式的差别。现场压裂试验表明,水平钻孔诱导配合清水压裂取得了很好的措施效果,为低渗储层注水井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应用水井高压测试免攀爬防喷装置,解决了工人需反复上、下防喷管,存在安全隐患且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应用测试电缆(钢丝)推进器,在下放仪器时只需在地面操作控制器,便可控制电缆(钢丝)下行,无需手送,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操作安全性,解决了冬季仪器下井困难的问题;应用高效防冻、解冻装置,解决了冬季防喷管和测试闸门易冻,测试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水平井小直径封隔器分段酸化工艺管柱结构、工艺原理、室内实验等情况,同时针对水平井具体的井身结构,对各井实施分段酸化施工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该工艺管柱在州66-平61及州64-平72井开展了现场试验,两口井施工过程顺利,并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小直径封隔器分段酸化工艺的现场试验成功,为油田今后水平井分段酸化施工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针对榆树林油田垢物组成、水体特点及硅垢成垢机理重新优选阻垢剂。采用静态阻垢实验法对选取的5种油田阻垢剂进行复配研究,优选出20mg/LFY-02与20mg/LDQ2001复配体系。该体系在温度70℃、加热时间10h室内实验二氧化硅含量为0.08662mg,现场挂片试验硅垢含量下降4.6%,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工艺下的分层注水技术所带来的一些问题,研究并实现了一种新型分层注水高效测调技术.利用无线电能传输解决了井下狭小空间的电能供应问题;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使PC机对井下各层段进行实时配注,实现了注水井的同步高效测调.新型分层注水工艺高效测调技术是在原有的常规测调注水工艺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较大变革,使常规注水测调工艺带来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