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2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增效降耗为目标,阐述了开展提高有杆泵系统效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确定了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技术关键,并从提高系统效率的现果和途径入手,找出了提高系统效率的难点,认为关键是要提高井下系统效率,通过分析前人在优化设计方面的优缺点,提出了以有杆泵井下系统效率为目标的优化设计思路,并首次将抽油井优化设计、抽油井井下工况诊断、宏观控制图和系统效率控制图等方面的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杆泵采油的宏观痴情分析技术路线,较好地适应油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降低生产操作成本的需要。因此,本文所形成的技术理论和方法对青海油田提高有杆泵井系统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必将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分层采气工艺的配产方法进行系统研究,首次把可同时考虑多目标、多约束条件的多目标优化配产方法应用到分层采气工艺上。结合涩北气田的实际情况,对于3层油管分采工艺,可以认为天然气从储层到井底的流动是多压力系统(相当于多井生产),从井底到井口的流动是单压力系统(相当于单井生产),以产气量最大、稳产期最长、稳产期产出程度最大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给出了模型求解方法。应用实例表明,分层采气多目标优化模型配产方法尽管求解过程复杂,但方法可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涩北气田高泥质疏松粉细砂岩气藏,在多年的室内基础理论研究和现场防砂先导性试验成果总结的基础上,通过综合采用"解、稳、固、防、增、保"等配套防砂技术和充填工具,形成了以纤维复合和高压一次充填为主的防砂工艺技术。截止2007年12月底,现场防砂工艺已推广应用56口井,防砂后气井不出砂,并且日产气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单井日产气量平均增加幅度20%以上,累计增气2.23×108m,平均有效期429d,防砂有效期最长4年以上,满足了粉细砂岩气藏防砂和进一步提高气井单井产量的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针对气井防砂效果的评价尚无统一标准。根据涩北气田生产实际情况,结合气井生产、防砂特点,提出了气井防砂效果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气井防砂前后生产情况、防砂工艺挡砂效果、防砂工艺有效率及防砂工艺有效期。应用气井防砂效果评价方法,对涩北气田3种主导防砂工艺的防砂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涩北气田主导防砂工艺防砂效果较好,3种主导防砂工艺中,纤维复合防砂工艺效果最好,其次为高压一次充填防砂工艺和端部脱砂压裂防砂工艺。防砂效果评价结果与气田生产实际认识符合,进一步说明了该气井防砂效果评价方法适用于涩北气田。  相似文献   
5.
抽油井系统是反映油田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青海油田自1995年开始就曾对尕斯库勒主力油田进行过系统效率调查,发现该油田平均系统效率仅为17.76%,远远低于集团公司所要求的水平。随后经过三年的努力,1997年重新测试系统效率已达到23.94%,尽管离集团公司规定的还差一定的距离,但已取得显著经济效益,鉴于尕斯油田的研究成果,1999年又先后对跃进二号、七个泉、乌南、红柳泉等油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系统效率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青海油田系统效率还很低,吨油耗电量大,因此找出制约系统效率低的原因,并以此作为提高青海油田系统效率的整体思路,对以后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海油田示范区块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青海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偏低的客观实际,选取七个泉油田这一高能耗区块作为节能示范区,从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机理入手,通过应用节能产品及节能技术改造,极大地改善"三抽"设备的工况,延长"三抽"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摸索出一套适用于示范区块的抽油机井优化方法,解决了以往由于杆柱设计不合理、抽汲参数过大等导致系统效率偏低的问题。通过开展该项技术,示范区块油井的运行能耗大大降低,系统效率从12.94%提高到18.6%,对今后提高青海油田抽油机系统效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2年青海油田面临油田开发难度增加、上产压力加大、成本总额大幅下降的现实困难。采油气工艺技术在增加油田难采储量动用、降低操作成本、提高油田开发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结合青海油田的现状研究和实施各项采油工艺技术对完成“油气300万”的生产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目前青海油田的几项重点采油工艺进行简要的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提高裂缝复杂度是提高储层改造体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明确砂岩储层复杂裂缝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实现方法,在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天然裂缝储层形成复杂裂缝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应力场,提出并试验了多种施工工艺。研究结果显示砂岩储层形成复杂裂缝的必要条件包括改变应力场、发育天然裂缝或提高缝内净压力。其中天然裂缝是砂岩储层能否形成复杂裂缝最重要的因素,储层最大最小主应力差越大,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夹角越大,形成复杂裂缝所需缝内压力越大;多缝应力干扰可有效改变应力场。现场监测及压后分析证实试验井形成了复杂裂缝。该技术为低渗尤其是致密砂岩油气藏的经济开发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疏松砂岩气田分层采气的选井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实践证明,3层或3层以上分层采气工艺技术应用于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藏开发效果好,可推广应用。但如何选井一直是开发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项工艺技术的推广。为此,从总结涩北气田合层采气井的开发生产特征入手,分析了分层采气增产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该气田分层采气的选井原则,即:①多层合采气井层间跨度要低于极限层间跨度;②多层合采气井层数不能多于6层;③多层合采气井层间渗透率级差不能大于4。这些选井原则对涩北气田实现分层采气高效生产具有一定现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层气井的生产特点,建立了多层气井生产系统分析模型,给出了迭代求解各层产气量的方法。将多层生产系统分析方法与气藏物质平衡方程相结合,采用分步迭代的方法,可以求解多层气井生产过程中各层的压力动态;用实例说明了用多层气井生产系统分析方法可以分析多层合采时各单层压力随生产时间的变化,某一压力状态下各单层的产气情况,一定要求条件下实施分层采气时气嘴的分压要求等,为多层气井生产优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