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2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 按照国际流行标准,可采储量大于3×10^12立方英尺的气田为大型气田。从1990-2000年的10年间,共发现40个大型气田,其中在中东和亚洲共发现14个(3个位于伊朗,其余的都位于阿塞拜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调整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3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在正方形井网反九点注水方式开发过程中,表现出与裂缝走向一致的注采井见效快,含水上升快,甚至暴性水淹,而与裂缝走向垂直的注采井见效差,地层压力低、油井产液能力低。为此,通过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由反九点注水转线状注水渗流特点、油水井数比影响因素和注采系统调整作用的探讨,结合外围朝阳沟和头台等裂缝性低渗透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效果,提出了适合外围油田不同裂缝走向与井排方向夹角井网转线状注水的合理调整方式,为裂缝性低渗透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世界主要天然气生产国1974-1993年产量排行榜单位:10亿m3张恒发译自《EnergyMapofTheWorld》,1995年,No.2,1995年,第4版世界主要天然气生产国1974-1993年产量排行榜@张恒发...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1985~1994年油气产量统计表张恒发摘译自《PetroleumEconomist》,1995年2月,P13加拿大1985~1994年油气产量统计表@张恒发...  相似文献   
5.
国外提高采收率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在继续寻找石油,但是如果要达到避免出现油气短缺的目的,就必须提高已知储量的开采水平并且采用先进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通过跟踪和收集文献报道资料,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近几年来国外提高采收率新进展:注空气提高高含水饱和度轻油油藏采收率、低矿化度水驱采油、气辅助重力泄油、降低黏度WAG、用于地层深部调剖的Bright Water试剂、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在增产增注处理作业中的应用、智能井在CO2EOR中的应用和微井眼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BruneiShell石油公司 (BSP)的IronDuke和Bugan油田采用选择性完井能够对多个储层层段进行合采 (在一些情况下跨越断块进行合采 )。通常情况下 ,IronDuke和Bugan油田的油环被非均质性砂岩内的大面积气顶所覆盖。最近的生产测井测试结果表明 ,在高渗透薄砂岩夹层出现了气突破。因此 ,通过改善储层管理 ,选择性开采发掘了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潜力。选择性完井的重要价值体现在提供了符合储层特殊情况的灵活性。讨论了在多层选择性完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及优化井和储层供油能力的适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成功的水驱项目能够有效地提高总波及效率和保持油藏压力在液体泡点压力以上,注入水提供了采出更多原油的驱替机理。介绍了最近几年来国内外在水驱采油方面的一些新认识、新方法以及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1 开发现状俄罗斯罗马什金油田的主力油层于 1 975年就进入了开发后期 ,其特点是采油速度低 (降至原始可采储量的 2 % )、油井含水高 (主力油层的含水率为86 7% ,油田的平均含水率为 85 8% ) ,难采石油储量所占比例由 2 7%增至 85 %。到 1 995年初 ,全油田共有 2 4× 1 0 4 口井 ,已经开始亏损。已有 1 7个开发区进入了开发结束阶段 ,只有萨尔马诺沃、卡拉马雷、霍尔梅开发区尚处于开发后期。到 1 997年 2月 ,该油田在平均含水 87%的情况下 ,采出程度已达 47% ,平均单井累计采油量为 1 5 9× 1 0 4 t。预计到 2 0 0 0年、2 0 0 5年、2 …  相似文献   
9.
10.
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难以适应松辽盆地中浅层岩性圈闭识别的要求.而目前解释和反演手段较单一,也很难解决扶余油层所面临的丰度逐渐降低、主体砂岩发育条带高度分散、厚度减薄、储层预测难度大等诸多困难.为了提高扶余油层的探明储量,开展了广义s变换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以提供岩性圈闭中河道和砂体的有效识别及预测方法.应用该方法,编写了模块并在高台子、敖南等工区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在扶余油层河道砂体识别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地震解释和反演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