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7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Cu-Zn-Ti系列催化剂,并对还原前后的样品进行了XRD、XPS、TPR以及BET等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u-Zn-Ti催化剂催化顺酐加氢制备γ-丁内酯的活性与选择性和催化剂的原子配比有关。铜含量较低时,CuO与ZnO及TiO2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铜含量较高时,存在游离的CuO。催化剂还原后,铜以Cu0形式存在。当CuO以表面结合形态存在时,还原得到的Cu0有利于顺酐深加氢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以不同焊接热输入量对调质高强钢Q690D 进行焊接加工试验,研究不同焊接工艺下焊接接头的拉伸、冲击和弯曲性能.结果表明:当焊接热输入量在11~19 kJ/cm范围时,Q690D钢板的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在815~837 MPa之间,弯曲性能合格,焊缝附近位置-20℃冲击功≥84 J,各项焊接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能很好地...  相似文献   
3.
张瑞超  赵朔  白鹏 《现代化工》2013,(11):119-122
对模拟移动床的操作方式进行分类并且介绍其在国内外研究的进展,针对模拟移动床的结构设计、模型建立和优化方法进行系统的阐述,并展望了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部分油田地面示功图实时采集系统不完善,维护成本高,少数油区因周边环境、气候等条件不宜安装实时采集系统,无法利用示功图实时推算油井动液面及产液量等问题,考虑曲柄实际角速度、四连杆机构的惯性、摩擦等因素,推导了基于电机电功图的光杆示功图计算模型,并运用一维带Gibbs阻尼波动方程求解泵功图,分析泵功图曲线各点曲率,确定固定阀和游动阀开闭点位置,形成了基于电功图的抽油机井动液面及产液量预测模型,并编制了计算软件。油田现场10口不同工况油井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电功图的油井动液面及产液量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实现油井动液面及产液量的实时、准确计量,提高了油井生产分析的智能化,有利于油井实时优化运行和增效。  相似文献   
5.
6.
某造纸企业采用自然沉降-厌氧-好氧-三级化学处理的工艺流程,生产中排出初沉污泥、好氧污泥、厌氧污泥和三级化学污泥,前两种污泥混合后以CPAM为絮凝剂,后两种污泥混合后以APAM为絮凝剂,但CPAM成本较高。现将三级化学污泥回流,与初沉污泥混合后复合投加APAM和CPAM。工程实践表明,改造后大大降低了药剂成本,且污泥脱水性能好。  相似文献   
7.
从模块化设计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各厂房的工艺流程,制定出相应的工艺模块,探讨了固体制剂车间、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实验动物房的模块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抽油机不平衡影响抽油机设备安全及油井生产系统效率等问题,推导了4种类型抽油机井悬点载荷与电机输出功率的数学关系模型,根据已知示功图计算电机输出功率-悬点位移图,并进行抽油机平衡的实时智能诊断与调整。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示功图计算的功率-位移图与实测功率-位移图很接近,计算与实测的上冲程功率峰值、下冲程功率峰值、功率极差和平均功率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69%、5.03%、1.26%和2.63%;X1井平衡度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分别为0.26和0.25,抽油机处于欠平衡状态;X2井平衡度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分别为1.34和1.29,抽油机处于过平衡状态,这表明平衡诊断具有较高的精度。研究成果拓宽了示功图的应用范围,可为抽油机井实时智能平衡诊断与调整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有利于提高油井生产效率与效益。  相似文献   
9.
运用Algor有限元软件对抽油杆柱和油管进行实体建模和网格划分,以抽油杆柱力学规律和运动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抽油杆柱仿真运动模型,以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抽油杆柱下端(泵柱塞)受力和杆柱沿程重力分布为约束条件,计算分析了在一个抽汲周期内不同时刻抽油杆柱沿程径向位移分布规律、最大径向位移和中性点分布特征,对比分析了扶正器安装前后抽油杆柱径向位移的变化,为防偏磨扶正器安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油井的现场偏磨情况与理论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以50 mm厚规格Q460C工程机械用钢的成分体系和现有生产工艺流程为基础,结合全厚度金相组织、维氏硬度和冲击性能试验,分析了抗拉强度不合格的原因,并确定了Q460C钢的金相组织和各种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中间态组织能大幅提高Q460C的强度,但不利于韧塑性改善;魏氏组织对Q460C钢强度影响不大,但会降低韧塑性.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