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常规的地层因数劈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适用性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介绍一种新的产量劈分方法,以产液剖面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找出影响单层产出量的关键因素,并通过试凑法建立多参数的产量劈分方程,以提高精度。用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石南21井区对块状砂岩油藏的产量劈分过程中,计算出的数据与实际情况符合度较高,应用效果较好。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精度高,运用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可以较好地解决块状砂岩油藏的产量劈分问题。  相似文献   
2.
有效储层基质物性下限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确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是储层评价和储量计算的核心,受多种因素影响,使得结果本身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根据对国内外油气田评估的实践,统计分析多个国内外油气田的物性下限值,借鉴和总结多种方法,并对其适用条件进行认真分析,为确定储层物性下限提供了广泛的参考基础。利用试油试采资料对建立的储层物性下限标准进行验证,作为判断储层物性下限值的合理性提供一种依据,也为下一步勘探开发奠定可靠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薄片、阴极发光、微量元素等测试分析,对川西地区主要的产气层段栖霞组和茅口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序列及其与孔隙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川西地区中二叠统储集层经历了调整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三期溶解、三期胶结、充填和压实、压溶等主要成岩作用,其中对储集层影响较大的是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解作用。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成岩作用序列与孔隙演化的关系,对川西地区二叠系储集层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塔北地区石炭系砂泥岩段发育良好,该地区在经历了中泥岩段-标准灰岩段-上泥岩段泻湖相-台地相泥岩和灰岩沉积后,在石炭系砂泥岩段沉积期间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海退,砂岩和砂砾岩沉积物重新出现在塔北地区。塔北地区砂泥岩段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沉积旋回,下旋回由砂泥岩段下亚段的S3~S2砂组组成,为海退沉积层序,上旋回由砂泥岩段上亚段的S1砂组组成,为海侵沉积层序。沉积相分析表明塔北地区砂泥岩段主要是在泻湖-潮坪-三角洲区域沉积背景下的沉积物,但不同地区沉积环境、沉积演化和砂体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砾岩油藏不同渗透率储集层注入聚合物分子量优选及储集层多参数精细评价,成为聚合物驱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七东1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明确了采收率与聚合物分子量的关系,当聚合物分子量增加到1 500×104以后,采收率增幅逐渐变小。在此基础上,以补偿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测井曲线的径向幅度差为回归参数,建立泥质含量的计算模型,采用孔隙度与泥质含量双因素建立的渗透率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砾岩储集层的渗流性。基于物理模拟实验与储集层多参数解释结果,确定了七东1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砾岩油藏不同地质分区的最优化注入聚合物分子量,并在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研究区日产油量由实施前的149.2 t提升到515.8 t  相似文献   
6.
注水开发的砂岩油藏水淹层的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电阻率下降,根据其下降值定量刻画油藏水淹级别。要将这一认识应用到新钻井上,原始电阻率恢复成为判断水淹级别的关键。以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为研究对象,从数理统计入手,多方式恢复原始电阻率。借用周围老井相同层位原始电阻率平均值;通过老井综合测井曲线中与原始电阻率相关性最好的多条曲线多元回归原始电阻率;利用老井补偿中子曲线与补偿密度曲线间幅差拟合地层原始电阻率与冲洗带电阻率间幅差,从而求取原始电阻率。3种方法综合应用,指导石南21井区新钻井水淹层定量解释,符合率达90%,为该区二次开发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安岳~威东地区须家河组低渗储层中普遍发育低阻油气层,其成因类型多样、识别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结合低阻油气层测井响应特征,综合分析认为,造成该地区低渗低阻油气层的主要因素为:①高不动水饱和度;②高地层水矿化度;③低幅度构造背景引起气水分异差;④复杂的孔隙结构造成油气运移对地层水驱替不彻底,残留大量地层水。此外,局部富集导电矿物和钻井液侵入进一步降低了油气层的电阻率。弄清了低渗背景下发育的低阻油气层形成机理,探索出低阻变化规律及其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为准确识别和评价低阻油气层提供有利的依据,这也为下一步勘探开发奠定可靠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川东南地区须家河组低阻气层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含气层普遍具有低阻特征,成因类型复杂多样,气、水关系复杂,识别难度大。利用岩心分析化验、录井、测井、构造及试油等资料,结合低阻气层测井响应特征,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入手,对该区低阻气层成因机制进行系统深入剖析。研究表明,造成该区低阻气层的主控因素为:①低幅度构造背景下发育低孔、低渗泥质砂岩储层;②孔隙结构复杂,高束缚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③低能沉积环境下储层颗粒细,泥质含量较高,粘土矿物附加导电性及局部导电矿物富集。储层物性与电阻率呈一定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