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的气水界面主要分布在两个范围内,一是潜伏构造气藏的气水界面海拔较深,一般为-3800~-4700m;另一是主体构造气藏的较浅,一般为-1600~-2600m。各构造带之间相邻的潜伏圈闭气藏往往受同一大向斜内的水域相隔,并在原始状态下相互维系了气水的压力平衡,因此同一向斜内某一构造的水井资料就可用于计算另一构造同一气藏的气水界面。基于这种认识,章根据同向斜域内相邻构造的水井资料计算卧龙河、双家坝、云和寨、高峰场、胡家坝等气田的原始气水界面,得到的气水界面与实际误差为-3~-18m。说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靠性较好,可节省钻井投资,缩短气田的评价周期。  相似文献   
2.
龙岗地区礁滩气藏地质建模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四川盆地龙岗地区礁滩储层非均质性强及气藏气水关系复杂、地质建模存在诸多技术难题的现状,开展了三维地质建模的探索工作,并总结形成了以“双相控制,分步建模”技术方法为核心的复杂礁滩气藏建模技术。其建模思路及技术对策为:①突破等时地层界面,以储渗体为研究单元;②沉积相建模确定气藏大的沉积背景及格局;③确定岩性在空间的分布规律,精细刻画储渗体空间的非均质性;④采用局部建模与整体建模相结合的分步建模方法;⑤采用随机与确定性建模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建模技术适用于龙岗地区以及稀井网条件下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的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的整体描述。  相似文献   
3.
受沉积和成岩作用控制,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流体分布极为复杂,这一类型气藏整体表现为分散底水型特征。以龙岗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为例,研究储层发育控制因素、气水分布规律及生产特征。储层研究结果表明,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储层受沉积、白云石化、岩溶和裂缝控制,有利沉积相带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形成的有利因素,岩溶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所在,裂缝能有效增加储层渗透性。动静态资料综合分析龙岗气田气水分布类型主要有薄层状边水型、厚层块状底水型和层状纯气型。不同类型气水分布特点和富集规律受构造、储渗体形态、储渗体物性、裂缝和储渗体上倾方向致密层遮挡以及气源充足程度控制。不同流体分布模式气井具有不同的生产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开发技术政策,可有效提高气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水区压力变化特征辨识高含硫边水气藏水侵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含硫气藏产地层水严重影响生产,其安全清洁开发要求准确掌握水侵规律。储层非均质性强的边水气藏通常在某些方向水侵强度更大,表现出局部活跃水侵特征。经典水驱物质平衡分析方法基于全气藏平均地层压力进行计算分析,对局部水侵动态敏感性弱,早期研判和预测这类水侵影响较困难。为此,以水侵通道上水区观察井压力变化分析为重点,研究形成了诊断水侵特征、估算气藏开发全过程潜在水侵量大小的方法。与过去利用靠近水侵前缘的生产气井压力恢复数据分析局部水侵特征方法比较,围绕观察井录取动态资料作分析对气藏生产影响小且测压数据几乎不受生产制度变化的干扰。结论认为,多种方法配合能深入认识水侵规律,增强气藏开发治水提高采收率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系统分析四川盆地中部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简称灯四段)古老岩溶型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特征、储集层类型和分布特征,构建岩溶储集层发育模式,支撑气藏实现高效开发。研究表明,灯四段储集层主要储渗空间为小尺度溶洞和裂缝,发育缝洞型、孔洞型和孔隙型3种储集层类型。明确岩溶储集层发育特征,平面上自岩溶台地到岩溶斜坡岩溶厚度由65 m增加到170 m,优质储集层厚度由25.0 m增加到42.2 m,纵向上灯四段顶部储集层多层展布,呈现顺层溶蚀和顺缝溶蚀特征,底部储集层存在3~5套规模较大的缝洞系统,呈现平行于岩溶期古水平面溶蚀特征。综合储集层发育特征,从成因机制出发,建立灯四段层溶体、缝溶体和面溶体3类储集层发育模式。构建3类岩溶储集层发育模式,明确其地震响应特征,为井位部署和轨迹设计提供参数依据,优化单井和气藏开发指标,气藏开发设计产能由初期的年产36×108 m3提升到60×108 m3,大幅增加了气藏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盆地中部安岳气田震旦系灯四段气藏为例,针对强非均质性气藏早中期产能主控因素和开发优化技术对策不明确的主要问题,研究了气井产能主控因素的科学内涵,提出了不同阶段产能主控因素的核心要素及主要研究条目,并以6类气藏典型渗流模式为基础,明确了早期、过渡期和稳定期的产能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井位平面部署、靶体位置、改造工艺、生产井制度优化4个方面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产能主控因素是指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条件,其不同开发阶段的研究对象和侧重点不同,核心要素是落实储量基础、改造区及远井区的渗流能力,主要研究条目是优质储层的关键指标及地震响应、专项试井解释等;②灯四段气藏早期、过渡期以及稳定期产能分别受优质储层发育和储层改造后裂缝系统搭配,远井区供气能力以及剩余动态储量控制,并明确了优质储层的电性特征、改造后试井及施工曲线特征、平面非均质性特征、剩余动态储量变化特征对于早中期不同阶段产能的影响;③通过实施开发优化技术对策,取得了单井产量的突破,新工艺井平均绝对无阻流量为直井的2.3倍,已投产井稳产比例从80.5%增加至95%,油压递减速度减缓,基本满足开发方案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形成系统的早中期产能主控因素及开发优化技术对策,为超深层强非质性碳酸盐岩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卧龙河气田茅口气藏卧 6 7~ 83井裂缝充分论证认为 ,该裂缝系统具有实施强化开采的储量和产能基础 ,加大采气强度不会对气藏造成明显水侵和井壁垮塌等不利影响 ,于是决定对该气藏实施强化开采措施。完成气藏工程和采气工程适应性调整改造后 ,逐步将气藏开采规模由 35× 10 4m3 /d提升至 70× 10 4m3 /d左右 ,气藏气井生产正常。该气藏调整改造工程投资 98.6 1万元 ,而在已实施强化开采措施的近两年半时间内 ,已比原计划多采气 1.17× 10 8m3 ,开发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不同于常规碎屑岩气藏,该类气藏的有效开发面临很大问题。龙岗气田是典型的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地质研究和试采动态特征研究表明气藏储层存在强烈的非均质性,气水关系复杂,部分试采井受地层水影响严重,同时不同类型气井生产特征表现出极大差异。该气藏有效开发主要面临储层非均质性评价、流体分布复杂性描述、储量计算以及产能评价等问题。针对该气藏开发面临的问题以及气藏开发特征,提出4条开发技术对策:①井—震联合开展储层精细描述,提高气藏开发规模;②布井方式采用不规则井网,提高气藏开发效益;③加强动态监测,科学管理气藏,提高气藏管理水平;④坚持"边勘探、边滚动、边建产"的开发思路,降低气藏开发风险。气藏开发技术对策的制定为龙岗气藏有效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卧龙河气田石炭系气藏经历10多年的开采,发现气井的生产与早期的地质认识不相吻合,位于构造轴部的少数几口气井已逐渐构成主力生产井,并比预测的稳产期更长,稳产气量更多。为了重新认识该气田的地质模式。本次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实钻井资料对卧龙河构造进行重新解释,发现阳底构造为断膝状背斜,而非原二维地震解释的“半边”形断背斜,构造轴部与主断层间为陡褶状。该构造陡带的石炭系地质储量大,丰度高,渗透性好,对轴部生产井起到能量补给作用,使其产能大,稳产时间长,控制的动态储量数倍于容积法地质储量。经数模拟合。该地质模式与实际生产过程吻合较好,并为解决川东地区其它类似的特殊气藏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0.
龙会场区块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气藏是四川盆地东北部复杂气藏的典型代表,该气藏具有储层非均质性强、"一礁一藏"等特点.基于二维地震等资料的储层表征存在不准确性,制约了气藏的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岩心照片、铸体薄片、测井解释成果、三维地震等资料,在研究储层特征基础上,依据压汞试验划分储层类型,利用三维地震刻画早、晚两期生物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