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吐哈盆地托克逊凹陷伊拉湖构造1988年发现三叠系油气藏,此后该凹陷勘探未获机关报突破。从油源、储集层,盖层及油气运移条件看,伊拉湖构造至乌苏构造的区域属于同一成藏组合带,在中燕山期受乌苏断裂控制,晚燕山期以未世伊拉湖断裂控制。根据对伊拉湖构造成藏条件的解剖。该成藏组合带以二叠系为土藏油源。以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和上三叠繁统下段为储集屋。以上三叠统上段及以上地屋为盖层和上覆岩层,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但包含伊拉湖构造的伊拉湖构造带南端晚侏罗世以后构造运动剧烈,油气藏保存条件较差,而伊拉湖断裂下盘沿乌苏断裂至乌苏构造的区域构造继承性发展,断裂发育较少,保存条件较好,是托克逊凹陷进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图6表1参7。  相似文献   
2.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集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特殊性,从油源条件、优质储集层的成因、构造背景等角度,重点分析了牛东油田上石炭统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形成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牛东油田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储集层岩性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岩,其次为火山角砾岩;溶孔、洞和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下伏的哈尔加乌组的暗色泥岩和碳质泥岩等烃源岩所形成的油气,通过断层向上运移到火山岩顶部,然后通过不整合面下的渗透层横向运移并聚集到局部构造的高部位,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良好的储集条件、断裂通道、古构造背景以及充足的油源是控制油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吐哈盆地台北与台南凹陷三叠系成藏差异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台北凹陷鄯深构造和台南凹陷鲁克沁构造带之间三叠系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及成藏机理的差异性,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最根本原因是它们在晚印支运动期到晚燕山运动期乃至晚喜马拉雅运动期所处的构造环境不同。尽管台北凹陷的古隆起构造带(如鄯善弧形带)紧邻烃源岩,但由于受成岩作用和构造变化两方面的影响,存在储集物性较差、圈闭形成相对滞后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的风险;而台南凹陷在侏罗纪早期埋藏较浅,成岩压实作用较弱,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同时从晚印支运动期开始,台南凹陷东南方向构造开始稳定持续抬升,为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区。因此,台南凹陷相对于台北凹陷具有更好的成藏条件,吐哈盆地三叠系的勘探应该关注构造相对稳定,并有油气供给的盆地南带。  相似文献   
4.
吐哈盆地沙尔湖洼陷煤层气成藏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尔湖洼陷是吐哈盆地南缘一孤立的含煤洼陷,单煤层厚度达150 m,煤阶为褐煤,是我国罕见的富煤洼陷。以现有地震、地质、钻井及各类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详细论述了洼陷煤层气的成藏基本地质特点,明确了洼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巨厚煤层的宏观、微观组成、孔隙发育特征及煤层气的吸附性。洼陷内西山窑组巨厚煤层具有形成生物成因煤层气藏的地质条件,洼陷斜坡下倾部位易形成较高饱和度的煤层气藏,是勘探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