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以硫含量和烯烃含量高、芳烃含量低的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加氢脱硫生产满足车用汽油(Ⅴ)标准的汽油(简称国Ⅴ标准汽油)时辛烷值损失偏大的问题,开发了催化裂化汽油溶剂抽提-选择性加氢脱硫组合技术(简称RCDS技术)。中试结果表明,采用RCDS技术处理具有上述特点的催化裂化汽油生产国Ⅴ标准汽油时的RON损失比单独采用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时减少0.9~1.9个单位。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采用RCDS技术处理硫质量分数为418~460 μg/g、烯烃体积分数为27.6%~27.9%、芳烃体积分数为19.2%~19.3%的清江石化催化裂化汽油,当产品硫质量分数降低至7 μg/g时,汽油RON损失仅为1.0~1.3个单位,且装置汽油收率高达99.9%。  相似文献   
2.
催化裂化汽油加氢后,在硫质量分数降低到10g/μg以下的同时,其硫醇硫质量分数甚至降低到5g/μg以下,但仍会引起博士试验经常不通过的问题。以某炼油厂的日常博士试验检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加氢汽油博士试验不通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加氢汽油博士试验不通过的主要原因在于催化裂化汽油加氢后新生成了微量的大分子硫醇。解决方案为:在执行满足国Ⅴ、国Ⅵ排放标准要求的汽油时取消对汽油产品的博士试验检测;加大无硫汽油组分与加氢汽油组分的调合比例;对加氢汽油进行氧化脱臭等。  相似文献   
3.
催化裂化汽油轻馏分碱液抽提脱硫醇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碱液抽提的方式,对来自不同炼油厂的催化裂化汽油轻馏分进行了脱硫醇精制试验。结果表明,在抽提系统,碱含量为5%~50%,油碱体积比为1/1~15/1,操作温度在10~60℃,二次抽提;碱液在氧化系统进行再生,催化剂加人量为10μg/g,氧化温度为室温~80℃;再生后的碱液在分离系统用90~120℃石油醚抽提分离出二硫化物后循环使用。4种原料中的硫醇性硫都可被脱至5μg/g左右,并且烯烃和辛烷值无损失,博士实验及铜片腐蚀实验均合格,产品液收为100%。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加氢裂化装置所生产的轻石脑油被作为车用汽油调合组分使用。装置开工初期,轻石脑油硫质量分数不大于3.5 μg/g,硫醇硫质量分数不大于3 μg/g,而博士试验不通过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个问题对轻石脑油中不同活性硫化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轻石脑油博士试验不通过的主因在于轻石脑油携带了痕量的硫化氢(质量分数不大于0.5 μg/g)协同硫醇所引起,只要脱除了硫化氢,博士试验就可以通过。基于此,提出了优化轻石脑油分馏系统的操作、轻石脑油分馏系统的蒸汽汽提改为重沸器汽提、对轻石脑油进行脱硫脱臭处理等工业上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车用液化石油气气路系统中残留物的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车用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简称LPG)推广使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气路系统中的堵塞物。对车用液化石油气气路系统中堵塞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蒸发器上的残留物主要是酯类、醚类、正构烷烃、单质硫和硫化铜粉末。其中酯类、醚类是相关橡胶材料中的添加剂,显然是烃类长期浸泡腐蚀的结果;正构烷烃是尾气再循环气中的CO和CH通过F-T(Hscher-Tropsch)反应合成而得;单质硫则来源于LPG中溶解的单质硫。过滤器中的堵塞物是未能通过过滤器的颗粒状硫化铜,与蒸发器中的粉末状硫化铜均来源于LPG中的活性硫对铜制管线的腐蚀。烃类的碳链越长,对橡胶的腐蚀性越强。  相似文献   
6.
开发了生产国V汽油的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RSDS-Ⅲ)技术。该技术包括催化剂选择性调控(RSAT)技术以及配套的RSDS-Ⅲ新催化剂。中型试验结果表明,RSDS-Ⅲ技术对多种原料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对于硫含量较高的原料A和原料B,采用RSDS-Ⅲ技术,可将硫质量分数分别从600μg/g、631μg/g降低到7μg/g、9μg/g时,产品RON损失0.9、1.0个单位,抗爆指数损失0.4、0.6个单位。工业应用结果显示,以青岛石化MIP汽油为原料(硫质量分数为845μg/g),在全馏分汽油产品硫质量分数8μg/g时,产品RON损失1.5个单位;以长岭FCC汽油为原料(硫质量分数304μg/g、烯烃体积分数34.8%),在全馏分汽油产品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0μg/g、满足国V汽油排放标准的条件下,RON损失1.5个单位。采用RSDS-Ⅲ技术生产国V汽油时,产品辛烷值损失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催化裂化汽油低温吸附脱硫工艺,在实验室合成了一种多孔性复合吸附剂RAL-10,采用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进行了低温液相吸附脱硫实验,结果显示:RAL-10吸附剂的静态吸附硫容较一般吸附剂高,可达4.06μg/g;RAL-10吸附剂对汽油中的各类硫化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活性,并对大分子硫化物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RAL-10新鲜吸附剂的动态起始吸附脱硫率能够达到100%;RAL-10吸附剂再生后的动态吸附脱硫活性与新鲜吸附剂相近,起始吸附脱硫率能够达到98%以上,动态起始吸附后的油品硫质量分数小于20μg/g。  相似文献   
8.
分别用 La_2O_3、CeO_2和MgO对α-Al_20_3处理制得改性载体,然后浸镍制得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以上三种氧化物均能抑制尖晶石NiA1_2O_4的生成,并不同程度地增大了载体的比表面,降低了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提高了轻油-水蒸气转化制氢的催化活性,其中尤以La_2O_3为最佳.还发现La_2O_3和CeO_2削弱了NiO与Al_2O_3的相互作用,使NiO的还原温度降低,而MgO则与NiO在α-Al_2O_3表面上生成镍镁固溶体,使NiO的还原温度大幅度地升高,La_2O_3和CeO_2抑制镍晶粒的长大作用比MgO强,对催化剂活性的稳定有利.  相似文献   
9.
在采用SH/T182— 92方法测定轻质油中的痕量铜时 ,有时会产生测定值与真实值严重不符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显色剂中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铅数量的相对不足。在采取减少取样量 ,或增加显色次数 ,或增加显色剂体积的措施后 ,问题得到满意解决。鉴此 ,对该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中试装置上开展了RSDS-Ⅱ技术对不同原料油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RSDS-II技术生产硫含量小于50?g/g的汽油,原料为高硫、高烯烃的常规FCC汽油时,RON损失不大于1.8个单位;原料为高硫MIP汽油时,RON损失不大于0.9个单位;原料为中、低硫MIP汽油时,RON损失不大于0.2个单位;对于中、低硫含量的MIP汽油或催化裂化原料经过预加氢处理后的MIP汽油,采用RSDS-II生产品硫含量小于10?g/g,满足未来国V标准的汽油时,RON损失不大于1个单位,说明RSDS-II技术对多种原料油具有很好的适应性。RSDS-II技术在多套工业装置上成功工业应用,且实现了装置的连续稳定运转。其中上海石化的应用结果表明,以烯烃体积分数38.7%~43.3%、硫含量250μg/g~470μg/g的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经过RSDS-Ⅱ技术处理后汽油产品硫含量为33?g/g~46?g/g,RON损失0.3~0.6个单位,装置连续稳定运转超过30个月。工业应用情况表明RSDS-II技术完全可以满足炼油厂汽油质量升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