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型多用途钻杆打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目前对钻杆接头飞边打磨和对钻杆接头除锈均采用人工方法,存在打磨质量不稳定、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等缺点。开发的多用途钻杆打磨机已应用于打磨石油钻杆接头飞边、钻杆接头除锈工艺,该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打磨生产效率,打磨钻杆飞边质量稳定,钻杆接头表面除锈效果好。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  相似文献   
2.
反循环钻井技术在浅层气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循环钻井技术近些年在国外油气工业中已进入商业开发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是加拿大PressSol Ltd.公司,其借鉴了岩土钻掘工程中反循环钻进思想,开发出适合浅层气资源的RCCD(Recycle Center Cycle Drilling Technology)反循环钻井技术。在详细阐述RCCD反循环钻井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实例后,提出RCCD反循环钻井技术是解决低压、低渗透、易漏气层钻探难题和实现浅层气低成本开发的有效手段。建议我国应加快引进和配套RCCD反循环钻井技术,安全经济地开发我国浅层气资源。  相似文献   
3.
石油钻具是通过螺纹连接而形成数千米的钻柱,应用于石油钻井勘探作业工程。钻具在旋转钻进过程中,由于受到拉、压、扭、弯曲和冲击载荷等复杂交变应力的作用,在螺纹连接处形成应力集中,外螺纹台肩处承受其全部应力的40%,螺纹末端2—3扣处承受60%,内螺纹上紧后与外螺纹端部未啮合螺纹承受内螺纹所受应力的100%,这些部位极易产生疲劳裂纹,一旦形成并迅速扩展,会造成严重的钻井事故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国内油田钻具管理的数字化发展一直受传统管理模式制约而成为技术瓶颈,针对目前油田钻具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依托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全新钻具数字化管理模式;阐述了油田钻具数字化技术概念和系统组成,包括钻具电子标识技术、移动数据采集技术、芯片植入和防护技术、钻具数据库软件技术、钻具跟踪评价技术等。该项技术未来实施和广泛采用势必为油田钻具科学管理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代石油和天然气从开始被认知到被广泛利用,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大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但是,任何能源都有枯竭之时,为了不断摄取深埋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石油科学家们可谓绞尽脑汁,不断研发出新型的油田服务技术,从而推动现代社会的石油开采技术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6.
双靶定向井在油田开发中后期调整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中原油田是断层十分发育的复杂断块油气田,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调整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剩余油。在近几年中原油田的调整部署中,推广应用了双靶定向井技术,取得显著效果:①充分动用断块高部位剩余油,提高采收率;②完善极复杂断块油藏的注采关系;③开发微型油藏,提高单井经济效益;④定向兼探已知油层之下的新层位,降低滚动勘探风险;⑤单井钻遇油层厚度大且水淹程度低;⑥油井初期产量高,后期补孔潜力大,稳产时间长;⑦单位钻井成本适中,投资回收期短。在精细油藏描述和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应用双靶定向井技术可以实现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增储稳产,并通过完善注采井网来增加可采储量。表1(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7.
钻具失效诱因及湿H2S环境危害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地质、材料、不当操作、加工不合格、流体介质、温度等导致钻具失效的基本因素,比较了钻具受力、工作环境及介质等因素对钻具失效的影响,得出多种因素的作用是造成钻具失效的主要原因;湿H2S环境对钻具的危害最大;硫化物应力腐蚀(SSCC)是最危险的钻具失效形式.  相似文献   
8.
王运美  李琛  马建民 《钻采工艺》2008,31(1):92-94,132
长期以来,国内油田钻具管理的数字化发展一直受传统管理模式制约而成为技术瓶颈;针对目前油田钻具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一种依托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全新钻具数字化管理模式,阐述了油田钻具数字化技术概念和系统组成,其中包括钻具电子标识技术、移动数据采集技术、芯片植入和防护技术、钻具数据库软件技术、钻具跟踪评价技术等。该项技术未来实施和广泛采用势必为油田钻具科学管理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行业新举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