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防渗墙在堤坝上呈垂向分布,墙体薄,虽具高阻特征,但相对于相对低阻的坝体而言,其比例较小,加之坝体可供检测的工作面狭窄,致使许多电法工作都难以将墙体的电阻率差异信息提取上来,防渗墙的检测因此成为一个难题。我们根据TEM方法的特点,设计研制了适用于防渗墙检测的专用能量聚焦装置,开发了弱信息TEM信号增强处理和反演程序,并在长江大堤典型堤段的快速检测试验中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层状各向异性地层的识别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垂直井眼的层状各向异性地层中,水平电阻率、垂直电阻率和各向异性指数(垂直电阻率与水平电阻率的比值)是其主要描述参数。常规测井评价只注重于水平电阻率信息而忽略了垂直电阻率和各向异性指数信息,这样对各向异性储层的含油饱和度评价就会产生误差。提出了在常规测井条件下在低阻层根据深浅侧向测井曲线出现差异而深中感应测井曲线重合来识别各向异性地层的方法,给出了根据双感应和双侧向测井曲线计算地层水平电阻率、垂直电阻率和各向异性指数的相关公式,这些方法可望能改善各向异性储层的含油饱和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储层条件下砂岩纵波和横波速度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云美厚  管志宁 《石油物探》2002,41(3):289-292
详细讨论了利用Biot-Gassmann方程计算储层条件下砂岩纵、横波速度的方法,并利用计算结果对纵、横波速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该方法综合考虑了骨架成分、泥质含量、孔隙度、流体成分、饱和度以及温度和压力对油气层速度的影响。这种方法既可用来预测储层条件下油气层的速度,研究各种因素对速度影响的程度;又可用于模拟分析储层特性变化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特别是对油藏动态时移地震监测的理论研究与可行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油藏特性与时间推移地震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一油组砂岩储层注水地震监测正演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油藏对监测地震资料的视觉信噪比与视觉分辨率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相同的岩石物性变化,薄层或薄互层对地震资料视觉分辨率与视觉信噪比的要求要比厚储层高得多;要监测薄互层内各小层中流体动态的变化,必须提高差异地震剖面的分辨率与视觉信噪比,差异地震剖面的视觉信噪比与视觉分辨率的乘积可作为时移地震监测可行性定量分析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裂缝发育程度的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裂缝发育程度在裂缝性地层的研究中非常重要,提出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裂缝发育程度的新参数和方法,根据裂缝的增加地层的导电性和裂缝性地层电阻率曲线特征,提取反映浅、中、深探测范围内裂缝发育程度的3个参数,即SR/Rxo、SR^2/(Rxo.R1)和R^32/(Rt.Ri.Rxo);在模型样本上确定出非裂缝层的电阻率和以上3参数识别 裂缝发育程度的标准,然后用于识别非模型样本的裂缝发育程度。在新型某油田裂缝性砂砾岩地层的应用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对薄储层而言,由于储层厚度和速度的横向变化均会引起反射波的干涉而出现调谐现象,它们可分别称为厚度调谐与速度调谐,本文对厚度调谐,速度调谐以及速度横向变化对反射波振幅的影响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通过正演模拟分析了调谐现象对薄储层油藏注水地震监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调谐与注水引起的界面反射系数的变化相一致时,调谐将使得注水地震异常增强,有助于异常的识别,对注水地震监测是有利的,当二者的变化不一致时,调谐将使得注水地震异常减弱,对注水地震监测是不利的,为了获得较好的监测效果,针对储层特性选择较为合理的地震反射波主频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顺磁物质对岩石核磁弛豫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岩石核磁弛豫过程受到自由弛豫、表面弛豫和扩散弛豫3种机制的影响。如果在地层中含有顺磁性物质,则地层的核磁弛豫特性呈现新的变化特征。通过对比实验分别研究不同含有顺磁性金属离子溶液及其饱和岩样的弛豫特性,为核磁共振测井提供了基础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油气藏自然电位勘探原理及在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自然电位勘探是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的重要内容是自然极化机理。简要介绍油气藏氧化还原电位学说和自然电位非极化成因的长分子烃裂解学说。提出油气-水溶液和岩石-油气离子极化机理,产生极化电动势的条件前者主要是油气扩散运移、水溶液向下沉降以及还原梯度变化,后者主要是油气的扩散运移,建立了极化概念模型。油气藏存在极化电动势是共性,可以将整个油气藏、扩散带和扩散流动带作为场源,其极化电动势可用极化偶极模型描述。导出了基于极化偶极和电流观点的位场解析表达式。室内和野外模型实验以及不同模型的正演计算,证明了极化理论的正确性。在实验基础上,成功地将自然电位法用于在油田开发领域寻找高效区块,进行油田开发扩边。根据东北地区某油气藏地表自然电位异常大小、宽度、边部梯度等指标,结合其它地质资料,共预测65口开发井的开发效果,预测成功率为85%。图7参5(王君恒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