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渝东南地区阳春沟构造带是页岩气勘探有利区,构造裂缝发育特征和期次研究有助于评价该地区页岩气储层物性和保存条件。以渝东南地区阳春沟构造带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构造裂缝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成像测井解释、包裹体测温、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和区域构造运动演化等手段,对页岩构造裂缝发育的特征及形成期次进行研究,进而分析构造裂缝形成与页岩气成藏过程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阳春沟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中的构造裂缝非常发育,被方解石充填,多处呈现不同期次裂缝交错切割形成复杂缝网,并可见揉皱、微断层等现象。这些裂缝形成于3期构造运动:第一期为北北西向、北西西向和北东向裂缝,以方解石和黄铁矿全充填为主,形成于燕山运动中期,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为82~95 Ma,包裹体测温为190~210 ℃;第二期为北北东向、北东东向平面剪切缝和北西向剖面剪切缝,以方解石充填—半充填为主,形成于燕山运动晚期,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为68~78 Ma,包裹体测温为165~185 ℃;第三期为北北东向、北东东向平面剪切缝和北西向剖面剪切缝,并对前期裂缝进行改造,裂缝以方解石充填为主,形成于燕山末期—喜马拉雅期,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为30~62 Ma,包裹体测温为135~155 ℃。第一期构造裂缝形成于页岩最大埋深—开始抬升期,有利于改善页岩储层物性。第二期和第三期构造裂缝形成于页岩气藏调整期,该期的抬升运动会增加页岩气的逸散量,破坏页岩气的保存条件。抬升时期开始的越早,页岩气藏经历的调整破坏时期越长,单井含气量和测试产量就越低。  相似文献   
2.
濮城油田低渗油藏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亚段4-7砂组低渗油藏在高含水开发后期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地下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水运动情况,分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指导部署油藏开发方案,从而提高油藏的注水开发采收率,为如何高效开发该类型油藏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3.
尝试以苯乙烯磺酸钠(SSS)、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水溶性三元共聚物。在单体总浓度为50%,SSS∶AM∶DAC=3∶4∶3(质量比),引发剂浓度为1.5%,反应温度72~76℃时,得到特性粘度较高的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旋转粘度计、失水仪和扫描电镜为评价工具,对共聚物钻井泥浆各种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SS/AM/DAC共聚物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降滤失、耐温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如何高效开发凝析气藏尤其是带油环凝析气藏已成为国内油气田开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滩海某带油环凝析气藏为例,主要采用油气藏数值模拟技术对其合理井网井距、井型、水平井合理水平段长度、合理油气开发程序、油环注水效果及凝析气藏循环注气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具体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5.
水平井在稠油油藏中运用广泛,随着水平井数量的增加,得到了很多现场的实际资料,将这些数据经过分类、整理、拟合,探讨Arps产量递减方法在稠油油藏水平井中的应用,利用Arps产量递减方法研究分析水平井的产量递减变化规律,最后得出相应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页岩气藏立体开发井的压裂施工特征和生产规律,以南川常压页岩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压裂干扰现象、缝网沟通机理以及对老井生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立体开发井施工压力纵向上与地质静态参数具有一致性,平面上与井距正相关,与井间采出程度负相关;受储层物性和保存条件的影响,下部气层井产能优于中部气层井,优于上部气层井;同开发层系加密井压裂时,根据老井套压变化特征,可将新老井缝网干扰划分为高导流缝间沟通、高导流缝与低导流缝的沟通和低导流缝间沟通等多种方式。结合试井解释结果,明确压裂干扰对同开发层系试采井EUR、典型曲线的影响分为4类,对不同开发层系井日产水平影响较小。其中,当空间距离小于200 m的不同层系页岩气井进行拉链压裂时,新井施工压力会大幅升高。研究结果为常压页岩气田方案部署、压裂设计和压裂过程中动态优化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