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转炉除尘水具有高硬度、高悬浮物、高pH值等水质特点。循环使用过程中,如水中含有大量的结垢物质会给除尘设备造成严重的堵塞,影响炼钢厂正常生产。介绍了碳酸钠软化法及选择复合配方水质稳定剂处理转炉炼钢除尘水的运用效果。实际运行中控制总碱度≥500mg/L,其中M碱度-P碱度150mg/L以上.保证水中硬度≤50mg/L,水中悬浮物质量浓度应控制在80mg/L以下.系统可不产生结垢。结果表明。此法能解决炼钢除尘水系统结垢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老油田可动用储量严重下滑的情况,以大庆油田X6东区开发油层为研究对象,将核磁共振技术与水驱油实验相结合,开展剩余油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评价,为大庆油田X6东区主力油层的剩余油挖潜和其余非主力油层勘探开发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是影响水、油可动流体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束缚水状态下含油饱和度为61.3%~74.9%,T2谱图几乎呈单峰形态,油体主要分布于T2弛豫时间大于10ms的大孔隙中,渗透率越大,含油饱和度越高;剩余油饱和度为16.4%~29.9%,主要分布于大孔隙中,被驱替出的流体相的分布空间以大孔隙为主,较大的孔道为主要渗流通道,较小的孔道成为剩余油分布的主要空间;当驱替倍数达到15PV时,岩心中含油状态基本稳定,驱油效率为60.1%~73.2%,大孔隙对驱油效率以及采出程度的贡献要远大于小孔隙。比对X6东区开发现状,主力开发油层和非主力开发油层均具有较好的挖潜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盖层封闭能力的研究表明,局部盖层厚度分布在20~4 0 m之间,而区域盖层厚度主要介于50~130 m之间;研究区盖层空间展布和封闭能力形成时期对天然气形成与分布有控制作用,山1段工业气流井均分布在山1段直接盖层大于30 m的区域,盒8段工业气流井均分布在山1段直接盖层小于30 m区域,并且泥岩盖层闭能力形成时期早于早白垩世气源岩的大量排气期,有利于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的大量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煤质分析与煤粉粒度之间的变化规律,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8+9号不同粒径的无烟煤为原料进行煤质分析,并对煤质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随煤样粒径的减小,Mad、Vad、C元素、H元素和N元素含量逐渐增大,Aad和S元素含量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煤粉粒径变细过程中,细粉相对粗粉增大了比表面积并改变了物理结构,对煤粉的着火、燃烧稳定性、燃烬性等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准连续型气藏天然气运移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产气层段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运移基本地质条件的分析,对上古生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的天然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在平面上的变化主要受烃源岩热成熟度控制,纵向上受到烃源岩热成熟度和天然气运移分馏作用的共同影响。结合运移动力和输导条件进一步分析认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大气田主要为初次运移直接成藏和短距离二次运移近源成藏。运移的动力主要为异常高压和气体分子浓度差产生的扩散作用力,浮力作用弱或无。运移方式主要为异常高压驱动下的幕式涌流和扩散作用引起的扩散流。其中,位于生烃体系内的太原组、山2段主要为异常高压驱动下的幕式涌流运移;生烃体系外的山1段、盒8段及以上层段扩散作用引起的扩散流运移对于天然气的成藏具有重要贡献,苏里格气田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纵向上的规律变化就是其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6.
七中区克下组二元复合驱是中石油三采重点试验项目,已经过3年水驱和2.5年二元复合驱。对比水驱与复合驱期间示踪剂监测资料,发现水洗较强的S_7~(3+4)层见剂时间及峰值时间在复合驱后均大大提前、产剂浓度曲线收窄,显示窜流通道增强;而水洗较弱的S_7~2层见剂及峰值时间在复合驱后则有所延后、产剂浓度显著降低,显示窜流通道受到抑制。怎样封堵S_7~(3+4)层窜流通道及适当加强S_7~2层注入应是本区进一步开发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研究对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天然气的运移成藏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轻烃及烃源岩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探讨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结果表明:临兴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组分含量以甲烷为主,重烃和非烃含量较低,主要属于干气;天然气δ^13C1值、δ^13C2值和δ^13C3值分别介于-45.6‰^-32.9‰、-28.9‰^-22.3‰和-26.2‰^-19.1‰之间,总体表现出正碳序列变化趋势,并且δ^13C1值均小于-30‰,具有典型的有机成因气特征。轻烃组成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C7系列表现出甲基环己烷优势;C5-7系列主要表现出异构烷烃优势。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主要属于成熟煤成气,含有少量煤成气与油型气的混合气;石盒子组天然气藏主要是由山西组烃源岩生烃增压扩散运移至近源或远源储层内充注成藏;太原组天然气藏主要来自于太原组自身的烃源岩,在源岩内自生自储成藏。  相似文献   
8.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古生界气源条件、储层特征、盖层特征等的分析,对研究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气源、盖层和储层条件三元耦合关系控制。气源条件、山西组1段直接盖层条件共同控制区域上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区域上生烃强度高,山西组1段泥岩盖层厚度大于35 m的区域为山西组1段气藏有利成藏区,山西组1段泥岩盖层厚度小于35 m的区域则主要为石盒子组8段气藏有利成藏区。储层条件控制天然气的局部富集,其中气源条件、山西组1段盖层条件相似时储层“甜点”控气,即储层质量越好天然气越富集;气源条件、山西组1段盖层条件均有利时,相对较差储层亦可成藏。值得注意的是,气源、盖层和储层条件三元耦合关系控制的天然气最佳成藏富集区并非三者均为最优的地区,而是三者最佳配置、相互补偿形成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气资源量丰富,实现规模开发有助于油气增储上产,助力双碳目标落实。围绕深部煤层游离气含量预测这一关键问题,以盆地东缘埋深在1 911.60~1 924.84 m煤层的保压取心数据为依托,基于已有游离气含量预测模型的验证与评价,提出了新的游离气含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9件保压密闭取心样品的含气量在4.22~16.35 m3/t,其中游离气含量为1.24~2.56 m3/t,占总含气量的11.00%~36.17%。含气量差异受灰分含量影响明显,高灰分和高密度样品的含气量偏低,在垂向上呈现中间煤层过饱和、上下煤层欠饱和的特点。综合实验和理论计算储层实际温压条件下的甲烷气体密度、含水饱和度和孔隙度等参数,结合吸附态甲烷占据的孔隙空间,构建了基于吸附膨胀效应的深部煤层游离气含量预测模型。采用该模型预测的游离气含量在1.29~2.69 m3/t,占总含气量的10.01%~38.54%,含气比(实际含气量与理论最大吸附气量的比值)在33.86%~148.26%,与保压取心样品实测含气量的吻合程度高。相关模型可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临兴气藏盒4段气层为具有工业产能的低阻气层,低阻气层的成因多样,气、水关系复杂,识别难度大。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结合低阻气层测井响应特征,从微观和宏观2方面入手,探讨盒4段低阻气层高不动水饱和度成因及其对气层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赋存在绿泥石薄膜内部的微孔水为盒4段低阻气层高不动水饱和度的主要来源,绿泥石薄膜内部连通性强、含量高的不动水可使气层电阻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