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前气井分析地层能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直接测量地层压力的方法;②采用试井分析的方法外推确定地层压力;③采用渗流力学理论和试井分析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基于气井生产动态数据的地层压力不关井评价方法。对于气田生产实际而言,第一和第二种方法在气藏开发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气藏动态监测的手段,但是由于生产任务重的原因,使许多气井不能进行流压和静压测试,也不能关很多的井进行压力恢复测试;地层压力不关井评价是根据气田储层特征和气井特点,建立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计算井控范围内地层静压,它是采用渗流理论和试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在单井生产动态历史拟合基础上,分析计算井控制范围内的平均地层静压。  相似文献   
2.
深层页岩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大,但在复杂地质演变过程中,其储层物质组成、力学性质和相态赋存等发生了变化,具有一定特殊性,对储层孔隙发育产生重要影响。以四川盆地泸州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为例,基于储层物质组成和孔隙结构表征等实验,获取储层的物质组成和储集空间特征,研究储层物质演化规律及其孔隙贡献。结果表明:(1)垂向上由浅至深,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含量先增高后降低;储层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其他矿物包括长石、碳酸盐矿物和黄铁矿。(2)龙马溪组有机质孔隙贡献随埋藏深度增加总体上表现出增大的趋势,至五峰组孔隙贡献随埋深增加而减小,黏土矿物孔隙贡献变化趋势与有机质相反。(3)石英及黄铁矿等质地坚硬的矿物具有“抗压保孔”作用,是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有机质孔隙保存的关键因素。(4)区内五峰组上部—龙一1亚段是研究区内开发优质层段,其中五峰组上部—龙一13小层为Ⅰ类储层。为实现经济开发,建议针对深层储层高温压和大抗拉强度等特点,优化压裂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在多裂缝水平井流入动态的计算方法、压裂水平井在低渗透率油藏中的开发动态、水平压裂气井的渗流过程,以及水平井筒内压力损失对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初步的进展;而国外的学者主要针对产能预测方法、裂缝条数的优化、外侧裂缝间距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研究认为,横向缝的生产效果好于纵向缝,压裂水平井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压裂垂直井;压裂裂缝条数以3~5条为好,最佳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与储层渗透率有关;井筒长度存在一个最优值。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主要是缝、筒、层内的流体流动特性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外生产实践均证实,通过控制生产压差有利于降低支撑剂嵌入、破碎及运移程度,最大限度保持裂缝的导流能力来提高气井EUR。但支撑剂容易发生压实、变形、破碎、嵌入及运移等现象,造成页岩人工裂缝表现出较强的应力敏感性。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龙一12层位岩心为研究对象,基于变流压测试的页岩人工裂缝实验评价技术,开展不同铺砂浓度、排采制度和生产制度条件下渗透率变化规律模拟实验,形成了指导页岩气井排采制度和生产制度优化的原则。研究结果表明:(1)定围压变流压测试方法可以模拟支撑剂变形、嵌入、破碎及运移生产规律,测试过程更符合生产实际;(2)人工裂缝无支撑剂时,渗透率应力敏感程度为中等偏强;人工裂缝铺置支撑剂时,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中等偏弱,且渗透率应力敏感性随支撑剂浓度增加而下降,但下降幅度逐步减小,压裂时要综合考虑裂缝导流能力提升程度、人工裂缝应力敏感性及经济效益等因素优化加砂强度,排采时要控制生产压差避免支撑剂运移;(3)作用在裂缝和支撑剂上的初始应力较大,容易造成人工裂缝渗透率不可逆伤害,应采取油嘴由小到大的方式开展排采测试;(4)有效应力增加幅度越大,人工裂...  相似文献   
5.
页岩岩相作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基础,对于页岩气储层基础地质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龙一段)页岩,在层序划分基础上,基于岩心、钻井、分析测试等资料,研究层序格架下页岩岩相非均质性特征及其储层品质差异。结果表明:①川南长宁地区五峰组—龙一段可划分成2个三级层序SQ1、SQ2,每个三级层序均由海进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构成,进一步将SQ1和SQ2划分出6个准层序组。②川南长宁地区SQ1—SQ2层序内主要发育混合硅质页岩、含黏土硅质页岩、含灰/硅混合质页岩、混合质页岩、含黏土/硅混合质页岩及含硅灰质页岩6种岩相类型。SQ1—TST时期以含灰/硅混合质页岩为主,SQ1—HST时期灰质含量较高,发育含灰/硅混合质页岩和含灰硅质页岩。SQ2—TST时期,硅质含量增多,稳定发育混合硅质页岩。SQ2—HST早期,由于黏土含量增多,主要发育含黏土硅质页岩为主。SQ2—HST中晚期(准层序组5、准层序组6)灰质含量、黏土含量较高,主要发育含黏土/硅混合质页岩。③平面上,SQ1—TST时期全区主要发育含黏土/硅混合质页岩,在研究区的西部和东部发育混合硅质页岩,北部发育含灰/硅混合质页岩。SQ1—HST时期,全区以混合质页岩为主,研究区东部发育含灰硅质页岩。SQ2—TST时期,全区主要为混合硅质页岩,南部N16井区主要发育含灰/硅混合质页岩,SQ2—HST时期,含黏土硅质页岩广泛分布于研究区。④不同层序内不同岩相储层品质具有明显差异:SQ1—TST时期混合质页岩以高碳为特征,含气性好,孔隙度高,是储层品质较好的岩相类型;SQ1—HST时期,岩相主要以混合质页岩和含灰/硅混合质页岩为主,其有机质含量较低,含气性较差。SQ2—TST时期以混合硅质页岩和混合质页岩储层品质最佳,有机质含量高,孔隙度高,含气性好;SQ2—HST时期所有岩相有机质含量均偏低,孔隙度偏低,含气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平台井组式开发已成为页岩气开发的主要模式,依托科技攻关与现场试验,川南地区实现了埋深3500m以浅资源的规模开发.为提高整体开发效益,开展了缩短水平井巷道间距、提高压裂改造强度等开发技术政策调整,实施期间压裂井间干扰频繁发生.通过建立同平台压裂生产同步作业压力传导模型,厘清了井间干扰影响因素:①天然裂缝发育程度;②水平...  相似文献   
7.
气井试井是气藏动态描述、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腰深1井位于吉林省前郭县查干花镇后佟岭窝堡,为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腰英台深层构造上的一口探井。该井于2006年6月17日完钻,并分别于2006年7月、2007年4月进行两次测试。文章结合地质资料以及现场实际生产情况对腰深1井提出利用井筒储集、表皮系数+径向复合油藏+圆形(定压)模型进行试井解释,并给出了二项式和指数式产能方程,并对该井无阻流量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