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造成裂缝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大体积砼温度裂缝,提出降低温度应力、防止大体积砼裂缝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高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中,连梁设计模型的调整相当频繁。在结构体系合理的情况下,当采取一般的措施仍难使剪力墙结构连梁的设计符合要求,文章从分析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连梁工作与破坏机理,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解决连梁设计超筋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含油气盆地尤其是叠合盆地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伴随着油气的成藏及改造,二者之间的时间匹配以及所发生的能量交换是当前含油气盆地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构造—热年代学特别是中低温测年体系的发展和应用,给含油气盆地分析带来了活力。构造—热年代学约束的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热作用过程研究,使探讨和研究含油气盆地形成演化、热演化历史、沉积沉降及恢复剥蚀量成为可能,并由定性描述逐渐向定量或半定量计算转变,为含油气盆地分析工作的进行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总结了构造—热年代学的高温—低温测年体系,并根据矿物热年代学年龄所代表的不同地质意义,结合各测年体系在含油气盆地的研究进展,提出其优势应用领域。重点介绍了与生油窗温度相近的裂变径迹和(U—Th)/He低温测年体系在含油气盆地分析中的发展过程及目前重点应用方向,并初步预测2个测年体系在含油气盆地分析中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以构造—热年代学为主,传统地球化学、岩石学及矿物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拓展和深化其引用领域,能够更好地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上高地温场条件下天然气的生成和预测研究,选用琼东南盆地的地质模型,以低成熟茂名油页岩(Ⅱ型有机质)与该盆地的煤(Ⅲ型有机质)为样品,采用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全岩热解实验,得出热解油气的产率特征.不同演化阶段各烃类组分的生烃动力学定量模型表明,煤生成不同组分的活化能分布范围比茂名油页岩的宽得多.其中,茂名油页岩热解生成甲烷、乙烷、丙烷和重烃(C4~6)对应的活化能分布范围分别为38~86 kcal/mol,44~92 kcal/mol,43~77 kcal/mol和46~70 kcal/mol;活化能主频分别为52 kcal/mol,54 kcal/mol,63 kcal/mol和48 kca1/mol,所占比例分别为20.44%、38.04%、42.50%和25.05%;指前因子分别为6.47×10^11s-1,2.70×10^12s-1,1.09×10^15 s-1和8.39×10^15s-1.利用生气动力学方法,结合琼东南盆地的热史数据,通过茂名油页岩和煤的生气预测对比揭示,在地质条件下的生气过程中,与茂名油页岩相比较,煤具有释放氢的慢速率与低生成率的特征以及较长的演化进程.结果认为:类似于琼东南盆地崖城组煤系烃源岩,处于海上高地温场条件下,在高演化阶段仍具有很好的生气潜力.该研究拓宽了我国海域煤型气的勘探领域,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采用数值方法对岩体结构影响下覆岩冒落及地表岩移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矿过程中,覆岩冒落呈现缓慢-快速周期性发展;地表岩移发展主要由急倾斜节理控制,总体上以横向扩展为主;开采区域内岩移发展受断层的影响大于节理的影响,断层倾角的减小将增加其上盘岩体的弱化效应,可能导致岩体发生倾倒破坏,增加地表岩移范围.  相似文献   
7.
地下矿山采用空场法或崩落法开采时,不可避免会形成大量的采空区,对井下作业人员、地表环境及工 业设施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合理的采空区治理方法对于矿山安全生产及高效开采尤为重要。以锡林浩特萤石矿浅 孔留矿法开采现状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与AHP-FUZZY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空区存在对竖井稳固 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选了采空区治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保安矿柱内的矿体被部分开采破坏,其破坏角变化范 围为15°~17°;并且副井附近的最大主应力与剪应力分别为3.0 MPa与1.5 MPa,最大位移值为9.0 cm,竖井的安全运行 必将受到空区威胁;综合安全、经济、合理程度及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优选得到崩落部分顶柱+全尾砂充填采空区为最 佳治理方法,为在产矿山的采空区治理方法优选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地下矿山采用空场法或崩落法开采时,空区顶板岩层冒落至地表后,引起的岩移对地表工业设施及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临界散体柱理论的提出为地表岩移控制提供了新思路。以锡林浩特萤石矿急倾斜中 厚矿体浅孔留矿法开采现状作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调研与相似物理试验,研究了临界散体柱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临界散体柱高度随着矿体倾角增加而减小,随着井下放矿的进行,松动散体柱高度仅 为散体总高度的39.4%~45.7%,其上方密实散体柱对于限制岩移起主要作用;②针对不同的矿体厚度,通过增加散体充填高度降低厚跨比,可控制地表塌陷范围;③围岩适当变形可以增加散体的被动侧压力,降低塌陷 坑边壁岩体稳定所需的临界散体柱高度;④塌陷坑散体结拱特性受散体粒径分布与塌陷坑宽度的共同影响,控制着临界散体柱的有效作用高度,锡林浩特萤石矿散体临界结拱粒径范围为0.5~0.7 m,临界结拱宽度为 3.5~4.0 m,远小于塌陷坑的实际分布宽度,即散体能够保持连续流动,表明临界散体柱理论能够较好地应用于锡林浩特萤石矿。  相似文献   
9.
提要该文以新建郑州—西安高铁项目为例,在关中东部地区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研究其浸水过程中土压力的变化特征.将土压力传感器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埋设至10 m深度,同时在试坑外围埋设了张力计,较为精确地记录了试验过程中不同深度处土层的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和基质吸力,并将其与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密井网区丰富的钻井、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苏里格气田辫状河储层进行了精细构型解剖,分析了储层构型对天然气分布的影响。辫状河复合砂体发育叠置河道带、单一河道带、心滩、增生坝与沟道、大中型交错层系组以及小型交错层系共6级构型单元。构型解剖表明,心滩内发育头部、核部、侧翼和尾部4种砂体构型样式,其内部落淤层渗流屏障规模较小;心滩间发育连续分布且成因复杂的渗流隔夹层,连通性较差;心滩是辫状河构型框架内的独立储渗单元和含气系统。区域发育垂向叠加、侧向叠搭和孤立型3种心滩砂体叠置样式。综合岩心及成像测井交错层系测量数据,推算心滩长度为487.2~1 242.4 m,宽度为114.7~301.9 m。大部分心滩规模小于目前气田密井网区的井距和排距,有效储层井间连通性较差,因此苏里格气田具备加大井网密度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