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河岸地区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中部,区内油藏多为断块层状油藏,油气主要聚集在具有一定构造背景的局部构造上,沙一-沙二段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油气运移特征.通过对油气富集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今后的滚动勘探重点仍然在沙一段和沙二下亚段,围绕寻找构造高块和反向屋脊等圈闭,进一步扩大含油面积,拿到探明储量,同时也应拓宽区内勘探领域,加强沙三段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开辟新的油气滚动勘探战场.  相似文献   
2.
脆性指示因子是评价泥页岩储层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在勘探阶段,高脆性泥页岩发育区常发育裂缝,易形成产能,有助于开发区域优选;在开发阶段,脆性指示因子有效预测能为水平井部署、井身设计以及压裂改造提供重要的依据。目前国内利用地震方法预测脆性指示因子空间展布的研究并不广泛。文中利用地震叠前反演得到弹性模量与泊松比2个关键参数,进而预测脆性指示因子。预测结果与已知井的情况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中既富油又富气的主要凹陷之一,凹陷内深层超压现象十分突出。为了深入认识凹陷超压与深层气分布的内在关系,弄清深层油气的成藏特点,以便进一步指导勘探,以钻井、岩心、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通过实验模拟,并以成藏动力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建立了东濮凹陷超压封存箱的结构,进而深入研究了超压与深层气成藏的关系。提出了凹陷内超压封存箱控制下的3种天然气成藏模式,认为储集条件、盖层条件和超压环境是深层气聚集和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超压过渡带或过渡带中的局部高压异常区是深层气的有利分布区。根据具体的成藏模式和成藏控制因素,提出了凹陷内深层气的有利勘探方向,其中部分认识已被新近的钻探井所证实。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天然气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含量主要分布在75%~95%之间,重烃(C2+)含量低,为3%~7%,干燥系数介于0.73~0.99之间;非烃气体以N2和CO2为主,具高N2、低CO2特征,含量分别为4%~8%和2%~6%。天然气δ13C1值为-63.1‰~-37.7‰,δ13C2值为-40.6‰~-24.8‰。天然气在平面上存在较明显差异,Ⅰ号带东段天然气干燥系数高,N2含量高、CO2含量低,δ13C1值较低,以热裂解成因为主;Ⅰ号带西段干燥系数偏低,N2含量低、CO2含量较高,δ13C1值较高,以热解成因的伴生气与混合成因气为主;Ⅰ号带中段及主垒带卡1区天然气δ13C1值介于两者之间,但前者天然气组分变化比较大,以原油伴生气和腐泥型有机质热解生成的干气为主,而后者天然气干燥系数变化较大,以热解生成的原油伴生气为主。天然气性质上的区带性差别可能与断裂及裂缝的发育程度有关,天然气成藏受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以晚期成藏为主。  相似文献   
5.
河岸地区沙——沙二段油气成藏分析及滚动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岸地区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中部,区内油藏多为断块层状油藏,油气主要聚集在具有一定构造背景的局部构造上,沙——沙二段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油气运移特征。通过对油气富集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今后的滚动勘探重点仍然在沙一段和沙二下亚段,围绕寻找构造高块和反向屋脊等圈闭,进一步扩大含油面积,拿到探明储量,同时也应拓宽区内勘探领域,加强沙三段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开辟新的油气滚动勘探战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东濮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现状,以及与国内多个典型盆地的对比分析,阐述了东濮凹陷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油气地质条件,在构造圈闭不发育的生烃洼陷区是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方向,同时分析了东濮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思路对策,重视对高精度三维地震信息和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合理利用是有效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东濮凹陷钻井取心岩样为例,在实验室模拟井下温压条件,研究了干岩样和孔隙充填流体岩石的声学特征,以含水饱和度20%为间隔,分别测量了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泊松比、杨氏模量、弹性模量、切变模量、体积模量等8个岩石声学和岩石弹性力学参数,拟合了东濮凹陷1号样品在干岩样和100%含水时的压力与纵横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及岩石弹性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2号样品在油驱水过程中纵横波速度、波速比、泊松比及岩石弹性力学参数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该拟合结果为东濮凹陷叠前弹性反演、岩性识别和流体检测等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研究结果亦可为今后该地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研究提供岩石物理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