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我国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面临的严峻形势,阐述了普通工科院校在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先天优势与后天不足.提出普通工科院校应设计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改革人才教育体系、组织开展创业竞赛、开拓创业见习基地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并协调好创业教学与实践、创业技能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着重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  相似文献   
2.
孤岛油田东区原油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质高粘原油在地层条件下表现为非线性渗流,其流变性测试结果对于指导其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孤岛油田东区重质高粘原油渗流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含气原油为假塑性流体,地层条件下非线性渗流显著;脱气原油粘弹性较弱;注水开发时,油水井间的水驱速度应控制在0.885m/d以内。  相似文献   
3.
识别夹层在储层空间上的三维分布,可以更好地指导油田剩余油预测和挖潜,提高油田采收率。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识别夹层,以此为约束条件,结合储层随机模拟建立夹层空间分布模型,为夹层空间分布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孤岛油田中一区馆6段夹层分布范围广,其形态、分布规律复杂,厚度变化大,平均厚度为0.61m,延伸距离为50~180m,分布面积一般为0.01~0.1km^2,分布密度为0.11~0.63m/m,分布频率为0.52~1.24个/m,单夹层厚度为0.4~5.5m,储层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纳米聚硅材料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注水井注入压力长期居高不下、注入量低、单井注入压力差异大等问题,采用纳米聚硅材料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岩心驱替实验、微观驱油实验表明,纳米聚硅材料改善注水效果的机理是能够改变岩石润湿性、提高水相相对渗透率,其强憎水特性能够驱替吸附在孔隙内表面的水膜、扩大孔径等。现场应用表明:纳米聚硅材料能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注水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图3表2参11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大学生创新教育,即把握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服务学生。建立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的可持续发展的协调体系,实现创新教学与创新学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6.
热水驱驱油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热水驱是提高高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其热能消耗较少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热水驱具有其独特的机理。本文介绍了热水驱的基本机理、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物理模拟证明其提高采收率机理。  相似文献   
7.
热水驱驱油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水驱是提高高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其热能消耗较少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热水驱具有其独特的机理。本文介绍了热水驱的基本机理、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物理模拟证明其提高采收率机理。  相似文献   
8.
新型复合缝腔割缝筛管的强度计算及失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评述现有防砂工艺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复合缝腔割缝防砂筛管。该种防砂筛管具有流阻小、防砂效果好、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详述了该防砂筛管的结构特点及防砂原理,并利用ANSYS软件,计算了各种工况下的强度值,为建立割缝筛管强度标准提供了依据。结合油田现场使用情况,对重要失效形式--抗挤压失效形式进行了分析、预测,提出了一种判断井下割缝筛管失效的方法,为油田开发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胜利油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种新型复合割缝筛管进行防砂效果好,渗透能力强,耐腐蚀,且施工方便。  相似文献   
9.
疏松砂岩中微粒迁移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疏松砂岩储集层出砂是石油开采中的严重问题,砂岩微粒被冲蚀形成的大孔道会造成严重水窜。迁移的微粒被捕获会导致地层堵塞,使渗透率和产油量下降。为了详细研究疏松砂岩中微粒迁移问题,修正了孔隙介质中微粒冲蚀和捕获的毛细管模型,采用特征线方法给出了模型的解析解,利用有限差分方法求出了模型的数值解,并且将数值解与解析解进行了对比。根据对模型的研究得出结论,对于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出砂时砂微粒浓度在达到峰值以前就已经发生了地层堵塞,胶结疏松且渗透率较高的油藏更容易形成大孔道。图4参10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以新生代为主要成盆期的大型板内裂谷盆地,断裂和裂陷活动是新生代构造变形的主导方式,对含油气系统形成及其油气成藏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数量众多、走向不同的断裂活动,形成了多断块、多断陷和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奠定了多含油气系统发育的基础。古近纪时期断裂幕式活动引起可容纳空间和湖盆范围周期性扩张与收缩,形成了多套层序和生储盖组合,控制了纵向上多套含油气层系的形成。裂陷中心从盆地外带向盆地中心迁移,使得盆地各凹陷发育史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凹陷;各类凹陷的主要生储盖组合、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作用过程、圈闭形成史不同,进而导致其油气分布特点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