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在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中影响液滴运动的因素有:液滴间相互作用的影响;重力式分离设备的结构及器壁的影响;液滴形状的影响;内环流的影响;流场分布不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设计理论尚不完善,设备设计尚处经验阶段,设备性能指标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的实际,在基于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引入分散相的粒径分布模犁入手,通过对临界粒径的分析,揭示了分离效果、设备结构与介质特性三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建立了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的效率计算模型与设备设计计算模型。此外,本文还引入了粒级效率的概念,并论述了粒级效率与分离效率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澄清了多年来在设备分离效果上的一些模糊概念。  相似文献   
3.
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入口构件的模拟实验优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陆耀军  潘玉琦 《石油学报》1995,16(3):111-115
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入口构件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哪种工作效果最好,至今还无人做过系统的对比研究.为此,在对国内外典型结构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共选出五种有代表性的入口件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模拟实验优选研究.  相似文献   
4.
5.
在国家级设计大师潘玉琦指导下,经过科研人员近两年的努力,一套功能完备的油气水分离模拟实验装置,近日在河南油田设计院建成。由于油田产出液的多相性、非透明性及粘稠性,使油气水分离的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的难度很大,设备设计也处于经验设计和试凑设计阶段,同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该装置的建成,将为深入地研究油气水在设备中的  相似文献   
6.
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设计理论尚不完善,设备设计尚处经验阶段,设备性能指标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的实际,在基于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引入分散相的粒径分布模型入手,通过对临界粒径的分析,提示了分离效果,设备结构与介质特性三方面之产是的内在联系,由此建立了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的效率计算模型与设备设计计算模型。此外,本文还引入了粒级效率的概念,并论述了粒级效益与分离效率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澄清了多年来  相似文献   
7.
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内流场的PIV技术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是由图像采集部分(包括工业摄像机、录像机、监视器等)与图像处理部分(包括计算机、监视器、打印机等)所组成。并采用PIV技术对重力式油水分离试验模型的主要构件(入口件、整流件、聚结件和集液件)中的几种典型结构进行了模拟试验筛选,并成功地获得了模型流场的两维速度图像,进而提出了一些流动特性良好的分离设备优化结构模型,由此建立了一些新型分离设备的结构优化模型,为今后深入研究重力式分离设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粒子图象测速(PIV)与停留时间分布(RTD)检测技术,对美国C-E Natco公司的Performax聚结器、河南石油勘探局的HNS-Ⅱ分离器和作者最近开发的一种重力式油水分离结构优化设备的流动特性进行了二维和三维条件下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erformax填料虽有地强化设备的分离特性,但不能显著改善流动特性,在下游流场中仍存在短路流和返混流现象。由于采用多组波纹填料和改进了进液方式,  相似文献   
9.
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的主要分离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设备的结构是影响介质流动特性的关键因素。在同样流动条件下,不同结构设备中的流场分布相差极大,因此,分散相在设备中的分离过程所遵循的分离模型不宜一概而论,而应区别对待。本文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针对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提出了塞流,横混流和返混主要分离模型,并重新界定了各种模型的适用条件,给出了有产分离特性计算公式,以及提高分离设备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和途径,并指出了塞流模型的技术经济状态最好,应成为  相似文献   
10.
优选结构液-液旋流管分离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耀军  沈熊  周力行 《化工学报》1999,50(6):758-765
利用库尔特粒径检测技术,对一种优选结构液-液旋流分离管的分离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测得该旋流管的临界分离粒径为30μm,而相同条件下国外典型产品,即F型旋流管的临界分离粒径为60μm,表明这种优选结构旋流管的分离特性较F型旋流管显著改善;实验结果还表明该旋流管的分离特性随处理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处理量为10m~3·h~(-1)时最好;随溢流比的加大而改善,其最佳溢流比为4%~5%;此外,还考察了为含油浓度与粒径分布之间的关系。有关结果为科学严格地评价液-液旋流分离管的分离性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