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泥岩压实曲线研究与油气运移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表示泥岩孔隙度(或反映孔隙度的其他物理量)与深度关系的泥岩压实曲线,是进行油气运移特别是初次运移分析时最常用和最为有效的基础资料之一。通过对泥岩压实曲线的分析,不仅可以掌握泥岩压实的现状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压实历史,而且可以定量推断地下流体压力的分布现状和演化。后者已被普遍视为地下流体(包括油、气、水)运动的主宰。  相似文献   
2.
《压实与流体运移》一书,1978年由埃尔色维尔(Elsevier)科学出版社在阿姆斯特丹—牛津—纽约出版。作者为美国得克萨斯科技大学储集层研究所副所长真柄钦次(K.Magara)。本书中文版最近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临河坳陷泥岩压实与油气运聚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地震勘探所得速度谱资料为基础,编制压实曲线与过剩压力曲线对临河坳陷有关压力分布及油气运聚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未及以测井为依据的分析,但用于勘探程度较低、钻井较少地区进行与压实有关的研究比较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有效运聚通道的提出与确定初探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气成藏系统与运移通道的分布决定了油气运移的方向和数量.本文从砂岩孔隙型通道入手,着眼于资源评价目的,提出应用同类地区工业性油气田(藏)下限标准与不同时期油气汇聚区的水流量来定义临界饱和度.该饱和度值所圈闭的范围,即为有效运聚通道.利用盆地模拟结果参数可分别计算平面和剖面上的水流量,从而得到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有效运聚通道的分布范围,这将有利于运聚史和运聚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山东东营凹陷泥岩压实作用及油气初次运移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东营凹陷泥岩声波时差-深度曲线为根据,探讨了该区异常压实带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东营凹陷初次运移条件.提出东营凹陷有效生油层为老第三系沙河街组第三段,它们的主要排烃期分别为馆陶~第四系与明化镇~第四系沉积时期.初次运移的方向在平面上主要自生油中心向凹陷周缘,特别是向东北绿.距离一般不超越异常压实带顶界以上600米.  相似文献   
6.
陕甘宁盆地延长组地下流体压力分布及油气运聚条件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荷立  刘勇 《石油学报》1990,11(4):8-16
本文在泥岩压实曲线基础上,利用平衡深度法计算得出了陕甘宁盆地南部中生代地层的流体压力分布。研究区各井下部均发育有稳定的过剩压力,其中长7油组的幅度普遍较高。延长组各油组过剩压力平面分布的格局具明显继承性。研究区的西北灵武—盐池—带过剩压力最发育,东南葫芦河—洛河一带次之,而东北与西南则较差。过剩压力分布与已知含油情况分布的关系表明,绝大部分油田与产油井段在平面上均分布在相应油组过剩压力低值带,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正常压力段,其次为异常压力段中的相对低值带。据此探讨了延长组主力生油层长7油组油气的运移及聚集条件,并指出研究区内有两个有利聚集地带。一是在灵武—盐池与葫芦河—洛河高压带之间的靖边—吴旗—庆阳及其西南一带;二是研究区东缘安塞—富县一线及其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一直将泥岩压实作用作为石油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认为母岩中生成的烃类,是以溶解状态随水一起离开母岩进入储层的.近年来由于有机地球化学及其分析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干酪根热降解为核心的晚期生油理论得到了普遍赞同.而与此同时,在石油生成与初次运移理论间却出现了严重的矛盾.因为,按照以往对压实作用的理解,泥岩在埋藏及压实过程中的排水量只在浅处较大,髓着深度加大则迅速降低;又因烃类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仅万分之几,显然晚期成岩阶段的排水量是难以满足石油初次运移需要的.  相似文献   
8.
1987年11月2—6日在西安西北大学召开了首届全国油气运移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西北大学与内蒙古石油学会联合主办。在大会开幕式上田在艺代表中国石油学会宣布了石油地质委员会油气运移专业学组的正式成立。 这次大会受到全国石油地质界的高度重视。共有来自石油工业部、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等系统的45个单位,88位代表出席。会议期间共交流论文30余篇,涉及四川、鄂尔多斯、江汉、冀中、南海等几乎我国所有的主要含油盆地,讨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泥岩压实研究:泥岩压实曲线的特征及地质意义;沉积史、埋藏史的恢复;排烃时期与排烃范围、初次与二次运移方向以及有利油气聚集区的判断;泥岩压实过程中地下水无机盐的夺化规律等。  相似文献   
9.
泥岩压实资料在油气勘探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多数沉积盆地的较浅层段,泥岩的压实程度主要受埋深控制。在此深度段,泥岩声波传播速度(或孔隙度、密度,下同)与深度在半对数座标系里具有一定斜率的直线关系。本文认为,系统研究某一地区不同深度泥岩声波传播速度变化,可为解决该区下述构造问题提供有用的资料,诸如:剥蚀厚度与最大埋深,沉积速度与构造形成的时序,压实构造及与同生断层有关的圈闭的形成与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