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横向变化快,给地震储层预测带来很大困难.首先从地震单属性出发,筛选出与储层对应关系较好的时间、振幅、频率和吸收衰减属性;其次对筛选出的地震属性作相关系数分析和交会分析,对相关系数较高的地震属性保留其中1种,减少冗余性;然后对保留的地震属性与缝洞型储层参数作聚类和灰色关联度分析,优选出与缝洞型储层参数灰色关联度高的振幅变化、弧长和有效带宽等3种地震属性;最后利用三维交会分析及神经网络分析进行储层识别与预测.  相似文献   
2.
方解石脉体广泛发育在富有机质页岩中,其岩石学特征和成因机制是研究的热点.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能够原位表征矿物晶体的微观结构和晶体取向信息,而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并在地质学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明确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中纤维状方解石脉体的晶体特征,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被用于表征方解石脉体的矿物学特征和结晶学特...  相似文献   
3.
王家岗油田王146 地区沙四上亚段原油为高密度、高黏度、高胶质及高沥青质的特稠油。根据沙四段烃源岩特征、原油物性分布、地球化学指标和地层水水型,结合区域地质条件,探讨了王146 地区特稠油的成因。分析认为,特稠油的形成属于复合成因,低熟的原生型稠油对原油稠化有贡献,而低熟和成熟原油运聚过程中的氧化、生物降解和水洗等次生作用是特稠油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层集成学习的岩性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性识别是油藏地质解释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岩性识别问题解决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本文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多粒度级联森林(Multi-grained cascade forest,GCFores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以及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等机器学习模型建立一个异构多层集成学习模型,该集成学习模型克服了单一模型对数据集要求高、泛化能力差以及识别精度低等缺点。本文分别利用集成模型和单一模型进行了岩性识别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集成模型在岩性分类测试集上平均精度达到96.66%,高于SVM的平均精度75.53%、GCForest的平均精度96.21%、随机森林的平均精度95.06%和XGBoost的平均精度95.77%。该集成模型能有效地用于油藏地质分析中的岩性识别和分类任务,适应性强,识别精度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东部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识别难、预测准确度低、空间分布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对断层破碎带内部结构进行识别划分,构建了断缝体地质概念模式.在该地质模式的约束下,结合实际定量分析结果,建立裂缝密度与裂缝产状两大约束体对裂缝空间展布进行约束;最终采用分带建模的思路,构建断缝体地质模型;通过与生产动态...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沾化凹陷和苏北盆地古近系富有机质泥页岩为例,对自然流体压力缝类型、特征及其对烃类初次运移的作用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流体超压是自然流体压力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自然流体压力缝有3种类型:早期泄水缝、顺层脉状裂缝和生排烃裂缝。早期泄水缝以其蛇曲形态为典型特征;顺层脉状裂缝中充填纤维状方解石脉,并与有机质共存;干酪根生烃增压形成的生排烃裂缝是富有机质泥页岩幕式排烃的关键。自然流体压力缝、层理缝和构造缝等多种成因的裂缝逐级汇聚形成相互连通的裂缝网络,是烃类重要的初次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在多尺度渗流过程中充当渗流通道,且是实现泥页岩储集层体积压裂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针对博兴洼陷大芦湖油田樊162和樊3区块沙三段中亚段二砂组沉积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其沉积特征、沉积演化模式、沉积充填模式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流水成因的波状层理和爬升波纹层理,黑色碳质植物碎屑、红褐色泥砾和层状泥岩等陆源物质常见,逆-正粒序单元成对出现,并发育层内冲刷面,为半深湖-深湖背景下的异重流沉积。异重流的发育主要受鲁西隆起北部三角洲影响,是洪水沿三角洲前缘水道继续向前推进形成的。随洪水能量的变化,经历2期弱-强-弱的沉积演化过程,形成上、下2期扇体,发育顶平底凸透镜状的沉积充填样式,且扇体顶部具有一套向物源减薄的无根细粒沉积。在综合分析气候、地形、构造等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内扇-中扇-外扇的异重流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8.
断层破碎带可分为断层核部及其周围的诱导裂缝带,研究其内部结构可以帮助评估地下流体在其中的流动效果。为此,以“断层地质模式—地震正演模拟—多属性综合识别”的思路和方法对樊162井区断层破碎带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断层核部与诱导裂缝带均对原状地层的地震波形产生影响,利用小道间距地震资料识别内部结构效果更好;断层核部在地震频带范围内有响应;诱导裂缝带的波形在低频情况下易被断层核部影响,在高频情况下分辨率变高、干涉效应减弱,据此可以分辨诱导裂缝带。②断层核部振幅弱,在地震频带范围内相干性较差;诱导裂缝带振幅较弱、高频相干性较差;原状地层带相干性好、振幅较强。③利用低频与高频相干的差异区和瞬时振幅属性值可区分断层核部与诱导裂缝带;利用曲率和高频相干属性可识别断层破碎带范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