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8篇 |
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化学工业 | 8篇 |
机械仪表 | 2篇 |
建筑科学 | 7篇 |
能源动力 | 671篇 |
轻工业 | 4篇 |
水利工程 | 6篇 |
石油天然气 | 18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3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69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41篇 |
2009年 | 123篇 |
2008年 | 178篇 |
2007年 | 167篇 |
2006年 | 7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204例BCS患者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分别为下腔静脉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肝静脉开通术和扩张术;经颈静脉或下腔静脉的肝静脉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及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结果BCSⅠa型22例进行了介入治疗,成功率95.5%(21/22);Ⅰb型成功率81.8%(9/11);Ⅱa型成功率97.3%(109/112);Ⅱb型成功率92.9%(13/14);Ⅲa型成功率88.9%(8/9);Ⅲb型成功率100%(2/2);Ⅳa型成功率92%(23/25);Ⅳb型成功率88.9%(8/9)。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有:急性心功能不全2例;肺动脉栓塞4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对比剂外溢3例;心律失常2例;心脏压塞1例。讨论介入治疗BCS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CT导引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对纵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CT导引经皮穿刺纵隔病变104例。活检部位包括前纵隔73例、中纵隔29例和后纵隔2例。病灶大小2.31cm×1.11cm~14.5cm×10.3cm,病灶直径<3.0cm16例,3.1~5.0cm39例,>5cm49例,使用18~20G穿刺针作穿刺抽吸活检。结果穿刺活检成功率100%,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病变67例、良性27例、假阴性8例,假阳性2例。穿刺活检正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2%和100%。病变大小和病变良恶性对活检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为轻度气胸(6例)、咯血(2例)和纵隔气肿(1例)。结论CT导引经皮细针穿刺活检纵隔病变是安全可行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颈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方法4例肿瘤所致颈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患者,均出现颈部或口腔危及生命的出血,采用Seldinger方法,选用自膨式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治疗.结果4例成功施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颈总动脉中段1例,颈动脉球2例,颈总动脉远段1例.共置入覆膜支架6枚.术后假性动脉瘤腔被隔绝,颈动脉通畅,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者11 d后支架下缘颈总动脉与原瘤腔相通,再次置入覆膜支架,2个月的随访无再出血.1例患者经钢圈栓塞、放置覆膜支架及裸支架瘤腔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结合同步放疗、静脉化疗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疗效。方法 178例中晚期中心型肺癌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第2天行放疗。放疗总剂量60 ~ 70 Gy,6 ~ 7周完成。3 ~ 4周后采用长春瑞滨、顺铂或伊托铂苷、顺铂方案,共化疗2个周期。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CR 39.89%,PR 46.06%,有效率(CR + PR) 85.95%,中位生存期为23.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7%、45.3%、24.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结合放疗、静脉化疗治疗中心型肺癌能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行血管内介入诊疗的MSCTA影像资料,总结这些资料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SCT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诊断。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42例84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的面积狭窄百分率,其中面积狭窄百分比≤50%者15支,狭窄程度在50%~70%者17支,>70%者30支,闭塞者4支,单侧正常者18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MSCTA可直观地显示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在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过程中出现弹簧圈移位、突出或脱出和解旋等危急事件的原因及支架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出现危急事件的病例,其中9例为宽颈动脉瘤;10例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动脉瘤最大径为5~12mm,7例为3~5mm,3例<3mm;造影和临床随访超过18个月。结果危急事件为弹簧圈移位3例,突出或脱出7例,解旋2例。处理方法为8例植入了支架,无一例出现缺血事件;未植入支架的4例中解旋1例,成功回收,突出或脱出3例。术后2例出现缺血事件。随访造影未见支架内狭窄和再出血事件。结论利用支架处理这些危急事件可行、有效;弹簧圈的危急事件与弹簧圈与动脉瘤大小不匹配、后置弹簧圈填塞、过度填塞和微导管操作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少,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代替经典的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本文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相信随着许多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完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将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