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47篇
  免费   5394篇
  国内免费   3608篇
电工技术   4074篇
综合类   4391篇
化学工业   5452篇
金属工艺   3081篇
机械仪表   3438篇
建筑科学   3296篇
矿业工程   1907篇
能源动力   1260篇
轻工业   5104篇
水利工程   1493篇
石油天然气   1910篇
武器工业   869篇
无线电   459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15篇
冶金工业   1724篇
原子能技术   887篇
自动化技术   6357篇
  2024年   290篇
  2023年   825篇
  2022年   1855篇
  2021年   2354篇
  2020年   1650篇
  2019年   1161篇
  2018年   1248篇
  2017年   1364篇
  2016年   1256篇
  2015年   2089篇
  2014年   2532篇
  2013年   2978篇
  2012年   3776篇
  2011年   3826篇
  2010年   3559篇
  2009年   3362篇
  2008年   3449篇
  2007年   3498篇
  2006年   3086篇
  2005年   2373篇
  2004年   1766篇
  2003年   1155篇
  2002年   1065篇
  2001年   1030篇
  2000年   824篇
  1999年   419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3篇
  196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纤维素和几丁质具有相似的结构,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两类天然多糖。经2, 2, 6, 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TEMPO)氧化修饰制备的纤维素和几丁质纳米纤维,不仅具有多糖类物质的良好亲水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丰富的官能团(羟基、羧基、乙酰氨基和氨基等)所带来的特定化学性质,而且还具有纳米纤维的纳米尺寸效应、大比表面积、高表面活性、高结晶度和手性液晶相结构等特点,已成为生物质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对TEMPO氧化修饰制备天然多糖纳米纤维的方法及剥离机制进行了总结,同时重点综述了TEMPO氧化修饰的天然多糖纳米纤维在薄膜、凝胶、导电、医用、电磁屏蔽及环境等复合材料的增强和功能升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了纤维素和几丁质纳米纤维的官能团及纳米尺寸在复合材料中的增效机制。最后,对天然多糖纳米纤维的发展方向及其在各领域应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With the blossom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electromagnetic wave technology shows increasingly potential in many fields. Nevertheless, the trouble caused by electromagnetic waves has also drawn extensive attention. For instance, electromagnetic pollution can threaten information safety in vital fields and the normal function of delicate electronic devices. Consequently, electromagnetic pollution and interference become an urgent issue that needs to be addressed. Carbon nanotubes (CNTs) have become a potential candidate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due to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dielectric loss, remarkable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and low density. With the appearance of climbing demands, however, the carbon nanotubes combining various composites have shown greater prospects than the single CNTs in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In this short review, recent advances in CNTs-based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were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d. Typically, we introduced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mechanism of CNTs-based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and generalized the development of CNTs-based microwave absorbers, including CNTs-based magnetic metal composites, CNTs-based ferrite composites, and CNTs-based polymer composites. Ultimately, the growing trend and bottleneck of CNTs-based composites for microwave absorption were analyzed to provide some available ideas to more scientific workers.  相似文献   
4.
5.
为探讨喷油方式对齿面温度的影响,以斜齿轮为研究对象,通过CFD仿真和试验研究不同喷油方式对斜齿轮齿面温度的影响。针对斜齿轮喷油润滑过程的特点,分析其齿面摩擦生热量,简化轮齿喷油润滑计算模型,并基于CFX进行齿面对流换热仿真研究,得到了不同喷油方式下的齿面温度;基于功率开放式斜齿轮试验平台,对不同喷油方式下的齿面温度进行了试验测量,与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速重载斜齿轮传动系统中,啮出侧喷油润滑的方式比啮入侧喷油润滑方式的冷却降温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6.
7.
设备前期翻料钩摆臂角度设计错误,导致该处液压缸事故频繁,经改造后,将过渡篦条和中间过渡装置拆除。整体标高再次进行定位,实现穿孔出来的毛管直接过渡到轧机入口,无需中间翻料钩装置,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生产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在国标法GB 7494—1987的基础上,将在线萃取、在线分离技术与分光光度法相结合,研究了自动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新方法,使国标法中的各个操作步骤完全实现自动化。结果表明,新的自动测定法在0.034~2.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检出限为0.008 6 mg/L,相对标准偏差3.8%(n=6),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8.3%~100.0%。测定全过程相对密闭,人体不接触三氯甲烷,保护了分析人员的自身安全,方法操作简便,测定时间也较短,单个样品测定时间7 min。  相似文献   
9.
某核电厂辐照监督管运输容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以从自然腐败的樱桃上分离的链格孢霉(Alternaria sp.)LD3.0086为指示菌,研究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主要抑制作用靶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卡尔科弗卢尔荧光增白剂染液(calcofluor white,CFW)染色观察苯乳酸对菌丝顶端生长的破坏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链格孢霉的超微结构变化,通过测定苯乳酸作用前后链格孢霉上清液中N-乙酰葡萄糖胺质量浓度变化研究苯乳酸对菌丝细胞壁的破坏作用,应用荧光双染色法观察苯乳酸对链格孢霉菌丝细胞膜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12.5 mmol/L的苯乳酸能有效抑制链格孢霉的生长;与对照组(无菌水处理)相比,苯乳酸处理后链格孢霉顶端生长细胞无明显形变,经12.5 mmol/L苯乳酸处理的链格孢霉上清液中N-乙酰葡萄糖胺质量浓度基本不变;苯乳酸处理24 h,链格孢霉菌丝细胞壁表面无明显损伤,细胞内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苯乳酸短时间(4 h)处理链格孢霉,菌丝细胞膜仍较为完整,加入苯乳酸较长时间(8 h)后细胞膜发生破裂。综合分析可知,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主要作用靶位应不是菌丝体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是在菌丝体内部,通过破坏菌丝内部细胞器结构或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从而抑制链格孢霉的生长和繁殖,发挥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