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5篇
武器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实验室设备期间核查的目的、意义以及准则的要求,详细阐述了期间核查计划的制定、结果的判定等具体的实施过程,对检测/校准实验室开展期间核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等温黏度实验和浇铸体力学性能测试来优选自制改性固化剂CUR–1的配比,通过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固化过程差示扫描量热并对固化物进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体系的固化制度,研制出一种适用于发动机壳体或结构复杂的回转体类结构件的碳纤维湿法缠绕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中低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用湿法缠绕工艺制作单向纤维缠绕成型复合材料环(NOL环)并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CUR–1的含量为15份时,树脂体系具有适于湿法缠绕工艺的黏度和使用期,树脂可在80℃完全固化,同时浇铸体拉伸强度为84 MPa,拉伸弹性模量为3.8 GPa,断裂伸长率为5.4%,热变形温度为131℃。该树脂体系与纤维粘结性好,NOL环力学性能高,NOL环拉伸强度为2 451 MPa,拉伸弹性模量为146 GPa,层剪切强度为55 MPa。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我国校准领域开展能力验证的目的意义以及认可机构对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的要求,介绍了校准领域能力验证的现状,并对该领域能力验证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国内外在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的实验技术、高应变率下力学性能和动态本构模型方面所开展工作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实验室方法的分类与选择进行了介绍,阐释了方法证实与确认的含义,并对方法证实与确认的实施内容、技术路线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内审是能力验证提供者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力验证提供者应认真策划并组织实施内审工作,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保证出具的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超高应变率拉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爆炸自由膨胀实验技术,采用特殊的薄环试样,对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超高应变率(104/s)下进行了冲击拉伸实验研究。通过自由膨胀环实验,得到了一些芳纶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超高压应变率下的冲击拉伸试验数据,在实验中应用了简便的应变片电测技术,并优化了装药和试样环的设计。为了验证实验数据,采用LY12cz铝合金进行了不同应变率下应力-应变拉伸性能的比较。通过树脂基复合材料爆炸自由膨胀环实验的分析,对实验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表明,爆炸自由膨胀环拉伸技术是目前获得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超高应变率力学性能的1种相当有效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标准物质是我国计量法中依法管理的计量标准,是开展化学、生物、工程与物理量有效测量所必需的标尺和砝码。通过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收录的标准物质信息对我国各应用领域中标准物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总结,对主要标准物质研制单位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抗弹吸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抗弹吸能特性和机制,采用4.5 g球形碎片模拟弹,对不同基体的玻璃纤维和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进行了弹道极限V50和抗冲击贯穿试验,分析了不同冲击状态下各复合材料靶板的吸能特性和破坏特点.研究发现,增强纤维的应变率效应会显著地反映到复合材料板的抗弹吸能特性中,破坏模式决定复合材料板的抗弹吸能能力;弹体冲击入射速度、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特性是影响复合材料板抗弹吸能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在一定速度下的贯穿比吸能试验方法,可有效地评价和比较各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的抗弹性能,该试验方法是对V50试验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0.
应变率对乙烯基酯树脂压缩力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应变率对乙烯基酯树脂压缩性能的影响,在准静态与动态试验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不同加载速率时乙烯基酯树脂的压缩力学行为.研究发现,乙烯基酯树脂的压缩性能受加载速率影响显著,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动态试验条件下的屈服应力比准静态下提高57.0%~85.2%,而屈服应变略有降低,其屈服形貌和破坏特征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