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3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实现无模板法可控合成二氧化钛多层次结构微球。通过系统改变反应体系中浓盐酸与四异丙醇钛(TTIP)相对物质的量比能够有效调控二氧化钛形貌。当浓盐酸与TTIP物质的量比控制在0(或0.7或0.9)、1.8、3.6与5.7时,所得产物分别为纳米颗粒构建二氧化钛微球、纳米棒修饰二氧化钛微球、纳米棒花菜结构以及纳米棒海胆结构。在成功进行形貌调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二氧化钛多种结构的形成机理,并对其光催化产氢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在这4种结构中,纳米棒修饰二氧化钛微球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这可能是由于同时存在金红石和锐钛矿两种晶型而形成异质结结构所导致。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鲁西地块西北部晚中生代中—基性岩锆石U-Pb年龄、全岩主微量元素含量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样品分别采集自济南、邹平、泰安和章丘4个地区,这些中—基性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显著,Sr含量高,Y、Yb含量低,具有岛弧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章丘和泰安中—基性岩形成年龄为124;128 Ma。4个地区中—基性岩表现出相似的、相对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其二阶段Nd模式年龄集中在1.85 Ga。在Pb同位素组成上,邹平中—基性岩类似于洋脊玄武岩特征,而其他3个地区岩石有明显的类似于古老地壳物质特征,暗示岩浆源自受过华北陆块古老的地壳物质改造的富集地幔源区。这些岩石可能是在晚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华北陆块俯冲作用过程中,古老的华北地壳物质重新循环进入地幔,产生富集型熔/流体交代上覆的华北岩石圈地幔,富集型地幔橄榄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鲁西地块晚中生代中—基性岩侵入体。  相似文献   
3.
论文主要介绍了池州学院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特点,根据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背景等情况,分别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尝试对环境专业中有机化学教学课程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吸附重金属Cr3+,探讨吸附剂量、初始pH值以及反应温度对Cr3+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进行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的数据模拟。结果表明:沸石投加量、初始pH值以及反应温度均对Cr3+的去除效果影响显著。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不断增大,Cr3+去除效果不断提高,饱和吸附量逐渐减小。初始pH值为4时沸石吸附Cr3+的去除率为100%。反应温度的上升不利于沸石对Cr3+吸附,沸石对Cr3+的吸附效果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沸石吸附Cr3+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能较好描述沸石对Cr3+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Keggin离子改性凹凸棒土用于去除水溶液中Zn(Ⅱ),采用XRD、SEM、AFM、TG和XPS技术对改性土进行表征,并利用等温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方程对其吸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改性土于2θ为13.7°、19.9°和27.6°对应衍射面为(200)、(040)和(400)处出现了凹凸棒土的特征衍射峰。SEM分析显示其形貌为棒晶及棒晶束之间形成的聚集体。AFM表征显示该材料表面粗糙度为32.3nm。热重分析表明改性土表面仅有少量有机物。XPS谱图分析显示Zn(Ⅱ)已成功被吸附到改性土表面上,该过程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改性凹凸棒土吸附水溶液中Zn(Ⅱ)是一个自发、吸热及熵驱动的过程。采用Keggin离子改性凹凸棒土制成的廉价吸附剂可用于去除水溶液中Zn(Ⅱ)。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柚子皮基活性炭对水溶液中Cu(Ⅱ)去除条件及探究其吸附机制,采用SEM、XRD、FI-IR、N2吸附及热重分析对合成的柚子皮基活性炭进行表征,利用响应面优化柚子皮基活性炭优化吸附Cu(Ⅱ)条件,并采用动力学及等温吸附研究柚子皮基活性炭吸附Cu(Ⅱ)机制。结果显示,柚子皮基活性炭经MgCl2活化后,孔空隙结构变得更加发达、体积和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合成的活性炭材料中有大量乱层状石墨微晶、类石墨微晶结构,以及大量-OH、-C=C及-C-H等基团,吸附平均孔径4.165nm,比表面积3.207m~2/g。响应面优化后,柚子皮基活性炭吸附Cu(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0.04℃、初始pH=9、反应时间40min、初始Cu(Ⅱ)浓度60mg/L,预测去除率为84.99%,实际去除率为84.14%。影响柚子皮基活性炭吸附Cu(Ⅱ)条件大小排序为:初始pH温度初始Cu(Ⅱ)浓度反应时间。柚子皮基活性炭吸附Cu(Ⅱ)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及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兽用灭活纯化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工艺。方法建立BHK21C13细胞主细胞库、工作细胞库,狂犬病病毒疫苗株LEP-Flury主种子批、工作种子批,并进行鉴定。优化悬浮培养工艺参数,并分析病毒原液浓缩、纯化和灭活过程中抗原及成品的稳定性。结果主细胞库、工作细胞库无外源因子污染,细胞形态、生长良好;狂犬病病毒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无外源因子污染,病毒滴度最高可达107.8logLD50/ml。采用15L生物反应器,在优化的培养工艺条件下,细胞密度可达4.5×106个/ml,病毒按0.3MOI接种,灌流培养5次,病毒滴度平均可达106.8logLD50/ml。病毒原液合并后,经750KD中空纤维柱30倍浓缩,Sepharose Fast Flow6层析柱纯化,1/4000β-丙内酯灭活,期间加入稳定剂,纯化疫苗效价平均达(5.03±1.84)IU/头份,纯化的抗原量达(11.75±0.70)μg/头份,在4℃可保存24个月,在37℃可保存30d,在45℃可保存12h。结论优化的兽用灭活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工艺可提高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铸造法制备原位自生亚共晶Al-10Mg2Si复合材料,研究Cu和T6热处理对该复合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Cu的添加能显著减小共晶Mg2Si相晶粒尺寸,使其晶体结构由粗大的长条状和汉字状转变为细小的条状和纤维状;同时使针状的β-Al5Fe Si相转变为细小的不规则富Cu颗粒。经T6热处理后,质量分数为1.5%的Cu复合材料中的共晶Mg2Si相完全球化。质量分数为1.5%的Cu添加同时提高了材料铸态下的抗拉强度(Rm)、屈服强度(Rp0.2)和伸长率(A),达317、169 MPa和2.3%,比未添加Cu提高了42.2%、24.3%和53.3%;经T6热处理的Rm和Rp0.2值分别增至332、181 MPa,而A值保持不变。同时,材料由脆性断裂完全转变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9.
程婷 《电世界》2014,(10):48-48
1故障情况白沙洲水厂二期净化反冲洗系统使用两台110 kW反冲洗泵,采用软起动控制方式,2001年4月投产运行。系统中所用软起动柜为湖南开利JKRZ型软起动柜,内部使用的是其自主研发的SM1系列软起动器。2012年3月11日,运行人员报2号软起动柜无法正常运行,且柜内有焦糊味。维修人员检查起动器外围电路,未发现异常。拆开软起动器盖板后,发现控制单元板上有烧灼痕迹。联系厂家得知,与SM1系列软起动器配套的软起动控制板已不再生产,也无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10.
陈晨  程婷  贡伟亮  翟建平  张敏特 《材料导报》2016,30(24):118-123
以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粉煤灰在地聚物反应体系下的反应影响因素。主要研究内容有: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碱浓度对反应过程及宏观强度的影响及相关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反应中后期,粉煤灰反应速率明显下降而此时地聚物的宏观性能反而呈现最大值。以75℃为例,反应时间从24h延长到672h的过程中,反应程度仅从20.8%增加到了32.4%,平均反应速率仅为0.0179%/h,而此时样品的抗压强度则从1.31MPa增加到了7.98 MPa;在地聚物反应体系下,反应产物为无定形的硅铝胶凝体,该物质的致密程度与地聚物宏观性能直接相关;温度的升高可有效提高粉煤灰的反应速率及地聚物的宏观性能,促进无定形胶凝体的形成和硬化。反应24h,75℃下的反应程度和抗压强度可以达到20.8%和1.31 MPa,而同期35℃下的反应程度只能达到7.8%且尚未形成宏观强度;碱浓度的变化不仅可影响反应速率和宏观性能,还可改变粉煤灰在地聚物反应体系下的最终反应程度,在反应温度为75℃和50℃时,10 mol/L体系下672h的反应程度比5 mol/L体系分别高了90%和2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