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28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装药结构参数对破甲弹射流作用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射流形成原理,给出了一种可用于控制聚能装药射流的破甲弹结构和计算模型.试验表明:聚能装药射流分离可靠,延时效果明显.该结构可对付新型反应装甲并对主装甲具有一定的毁伤效果.  相似文献   
2.
3.
在发动机试验台上,利用CB-466燃烧分析仪研究了整体式和分体式进气道对四气门汽油机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体式进气道与整体式相比平均指示压力和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较低,仅为整体式进气道的73.3%和87.6%.二者随转矩的增加逐渐减小,整体式进气道中等转矩时的平均指示压力和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大约仅为小转矩时的50.1%和67.1%,而分体式进气道时,则为小转矩时的76.2%和73.8%.整体式进气道平均指示压力和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随转速的增加逐渐增加;分体式进气道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随转速的增加逐渐增加,而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先随转速增加,当达到中等转速后又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高压共轨柴油机高海拔全负荷标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原标定是高压共轨柴油机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高海拔(低气压)标定试验系统进行了高压共轨柴油机不同海拔下的全负荷标定试验,研究了最佳喷油参数随海拔的变化,并进行了高压共轨柴油机不同海拔下的功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循环喷油量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海拔每升高1 000,m,循环喷油量下降2%~4%;中高转速下最佳喷油提前角和轨压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大.海拔每升高1 000,m,最大转矩降低2.8%,标定功率下降2.9%.不同海拔下柴油机速度系数保持不变.不同海拔中高转速燃油经济性基本保持不变,低转速下燃油经济性恶化,海拔每升高1 000,m,低转速下燃油消耗率增加3.9%.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控技术后,柴油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控制参数的标定质量。分析了目前电控柴油机主要的优化标定技术和标定系统的现状,认为基于模型的优化标定技术和自动化标定系统是柴油机优化标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全气缸取样技术,对不同工况下的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微粒组分质量生成历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燃烧形成的干碳烟质量曲线呈单峰状,峰值出现在上止点后10~15°CA之间,在燃烧后期,约有81%~92%的干碳烟被氧化.随着燃空当量比从=0.41增大到=0.53,缸内干碳烟质量峰值增加了4.57%~45.42%;喷油压力升高,虽然干碳烟质量峰值增大,但氧化比例也明显提高.此外,在燃烧初期,微粒中可溶有机物SOF的含量超过8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一个基于知识库的仿真平台系统,以根据仿真对象的动态和静态特征进行辅助仿真建模.方法 利用人工智能、开放式组件等技术,扩充及搭建所需环境,建立仿真模型.结果 以领域知识和经验知识为依托构建了一个交互式的仿真平台模型.结论 智能仿真平台有助于仿真模型的开发,并且较容易转化为面向某一特定领域的专用环境,辅助决策与开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一个基于知识库的仿真平台系统,以根据仿真对象的动态和静态特征进行辅助仿真建模。方法 利用人工智能、开放式组件等技术,扩充及搭建所需环境,建立仿真模型。结果 以领域知识和经验知识为依托构建了一个交互式的仿真平台模型。结论 智能仿真平台有 地仿真模型的开发,并且较容易转化为面向某一特定领域的专用环境,辅助决策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10.
在CY6102BZLQ直喷柴油机上,开发了一套基于电控技术的全气缸取样系统.介绍了该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系统通过电控技术,在取样过程中实验缸只进行1-2次喷油,取样机构和稀释系统迅速打开燃烧室空间并淬灭化学反应,气门停开机构适时关闭进、排气门.系统可实现模拟EGR、增压中冷、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等先进柴油机技术,是研究现代柴油机燃烧过程及污染物生成、演化历程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