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55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9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act non‐reflecting boundary condition for dealing with transient scalar wave propagation problems in a two‐dimensional infinite homogeneous layer. In order to model the complicated geometry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in the near field, two vertical artificial boundaries are considered in the infinite layer so as to truncate the infinite domain into a finite domain. This treatment requires the appropriate boundary conditions, which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s, to be applied on the truncated boundaries. Since the infinite extension direction is different for these two truncated vertical boundaries, namely one extends toward x →∞ and another extends toward x→‐ ∞, the non‐reflecting boundary condition needs to be derived on these two boundaries. Applying the variable separation method to the wave equation results in a reduction in spatial variables by one. The reduced wave equation, which is a time‐dependent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only one spatial variable, can be further changed into a linear first‐orde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by using both the operator splitting method and the modal radiation function concept simultaneously. As a result, the non‐reflecting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 can be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whose stability is ensured. Some numerical exampl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non‐reflecting boundary condition is of high accuracy in dealing with scalar wave propagation problems in infinite and semi‐infinite media.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
摩尔斯信号在通信领域应用广泛,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由于短波信道比较复杂,环境恶劣,信号质量差,短波宽带条件下的摩尔斯信号检测问题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图和图像分割的摩尔斯信号检测算法。算法主要分为粗检测和识别两部分,粗检测是指基于图像分割的方法,从宽带数据中初步检测出摩尔斯信号;识别部分是指通过提取最大持续长度等特征,逐级排除非摩尔斯信号,进一步识别摩尔斯信号。实际信号测试表明,该算法对摩尔斯信号的正确检测率为96%以上,虚警率小于7.2%,相较于对比算法整体性能较好,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改性硝酸铵的工业制备方法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硝酸铵饱和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辛基三甲基溴化铵,采用真空膨胀结晶技术工业制备一种新型改性硝酸铵,并介绍其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非平稳噪声环境和低信噪比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低频区和高频区带噪语音特性的非平稳噪声估计,并结合人耳听觉掩蔽效应进行语音增强的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非平稳噪声估计为加窗后的每一帧语音构造一个时变的权值实现对噪声的实时估计,然后结合人耳听觉特性计算出每一帧语音的不同Bark域的噪声掩蔽阈值,最后利用计算出的噪声掩蔽阈值自适应设定语音增强系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抑制背景噪声,提高信噪比,减少语音失真等方面优于传统的语音增强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标尺度明显变化时采用固定尺度的结构输出目标跟踪算法容易出现跟踪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尺度自适应目标跟踪算法。新算法在传统结构输出跟踪算法基础上,将目标运动信息引入候选样本采集过程,通过自举滤波器的状态转移模型预测目标的当前位置和尺度,生成一组多尺度候选样本集,避免了固定尺度的密集均匀采样,实现尺度自适应的同时降低了算法的计算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目标发生明显尺度变化、部分遮挡以及旋转等情况下具有较高的鲁棒性,且实时性相比于传统结构输出跟踪算法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CAM(内容可寻址存储器)是一种快速匹配存储器件,在通信、雷达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介绍CAM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例举了一种基于CAM实现关联比较器的设计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基本上实现了雷达信号的纯硬件快速预分选,达到了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应用振型叠加法对具有库仑摩擦力的结构进行动力分析,用假想力矢量表示因摩擦力引起的非线性,用有限元求解运动方程,在地震期间,地面上的结构可能滑移,相应的位移包括弹性位移和刚体运动2部分,考虑刚体运动需要进行高模态的瞬态分析,算例分析了地震期间地面上平板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8.
几种短时电能质量扰动分类和检测的双小波分析法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提出了短时电能质量扰动分类和检测的双小波分析法。利用双小波(dbl和db24)各自的优点,把电能质量5种扰动(电压凹陷、电压凸起、电压间断、暂态脉冲和暂态振荡)有效地从含有噪声的采样信号中鉴别出来,并能实现扰动的各项指标测定。该方法弥补了以往小波检测方法中,当噪声污染严重或扰动发生、终止在工频相角为0或π附近时,可能检测不到或误判断的不足。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扰动的分类简单、有效,对扰动各项指标测定尤其是电压凹陷、凸起和间断的时刻及幅度的确定,精度甚高。  相似文献   
9.
孟燕  贾利民  史天运  梁爱民 《计算机工程》2004,30(4):140-141,147
目前列车与地面安全监控系统双向数据实时传输问题已成为铁路安全监控系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环节。建立移动体和固定体之间的信息通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软件无线电技术基本理论和技术特点出发,介绍了将该技术应用于铁路数据移动接入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2种有机改性蒙脱土(OMMT,TJ-2型和KH-V6型),研究了乳液插层法制备的2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OMMT复合材料在水介质作用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结果表明:2种PMMA/OMMT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都随OMMT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当OMMT质量分数为5%时,2种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最小,约为PMMA的55%,当OMMT质量分数为4%时,2种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最小,约为PMMA的68%。此外,2种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也基本相同,随着OMMT含量的增加,主要磨损形式依次是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与磨粒磨损的混合磨损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