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3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150篇
电工技术   141篇
综合类   124篇
化学工业   352篇
金属工艺   221篇
机械仪表   106篇
建筑科学   76篇
矿业工程   38篇
能源动力   41篇
轻工业   238篇
水利工程   37篇
石油天然气   118篇
武器工业   22篇
无线电   1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7篇
冶金工业   163篇
原子能技术   21篇
自动化技术   28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ngineering novel Sn-based bimetallic materials could provide intriguing catalytic properties to boost the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Herein, the first synthesis of homogeneous Sn1−xBix alloy nanoparticles (x up to 0.20) with native Bi-doped amorphous SnOx shells for efficient CO2 reduction is reported. The Bi-SnOx nanoshells boost the production of formate with high Faradaic efficiencies (>90%) over a wide potential window (−0.67 to −0.92 V vs RHE) with low overpotentials, outperforming current tin oxide catalysts. The state-of-the-art Bi-SnOx nanoshells derived from Sn0.80Bi0.20 alloy nanoparticles exhibit a great partial current density of 74.6 mA cm−2 and high Faradaic efficiency of 95.8%. The detailed electrocatalytic analyses and correspond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simultaneously reveal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Bi atoms into Sn species facilitates formate production by suppressing the formation of H2 and CO.  相似文献   
2.
吐哈油田小井眼开窗侧钻井主要采用混原油钻井液,不利于环境保护。从研究MEG单体的作用机理入手,以钻井液润滑性、抑制防塌性为主要评价指标,对MEG钻井液配方进行了优选,并对优选配方钻井液性能进行了评价。该钻井液在4口小井眼开窗侧钻井进行了试验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井无阻、卡现象,平均钻井周期缩短了7.2d;在未混原油的情况下钻井液润滑系数比乳化原油(15%~20%)钻井液降低了34.6%;油层保护效果好,其中温5-41C井日产油14.4t,同比温五区块平均产量提高了128.4%,神218C井是神229区块目前唯一的自喷井。表明优选出的MEG钻井液具有优良的润滑性、抑制防塌性及良好的储层保护效果,特别适合强水敏地层及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等特殊复杂工艺井的钻进。  相似文献   
3.
吐哈油田部分区块地层压力系数小于0.9,常规水基压井液对储层伤害大,若使用油基压井液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通过实验优选出了一种低密度水基微泡沫压井液。该压井液具有密度低、泡沫强度高、稳定性好、携砂能力强等优点。现场应用表明,低密度微泡沫压井液稳定时间大于48 h,密度在0.70~0.99 g/cm3之间可调,抗油污染能力强,抗油大于8%,抗温在100℃以上,岩心污染后渗透率恢复值大于80%;并且施工方便,成本低,具有储层保护能力,使用微泡沫压井液的井表皮系数在0.20~2.34之间。  相似文献   
4.
毛亚虹  雍峻  昌叔远 《冶金分析》2004,24(Z1):411-414
介绍了LECO CS-444红外碳硫仪微机操作系统中绘图软件,分析了不正常碳(硫)释放曲线产生原因并制定了解决办法,举例说明碳(硫)含量平均值控制图、碳(硫)含量值控制图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康明  廖其龙  尹光福  孙蓉 《材料导报》2006,20(Z1):169-171
将汉白玉废料通过高温煅烧分解得到氧化钙,再用氯化铵循环液溶解氧化钙制得碱性氯化钙溶液,除去其中的Mg、Fe等杂质得到氯化钙精制溶液,利用化学方法合成得到碳酸钙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激光粒度分析仪、白度仪对碳酸钙产品的晶相组成、形貌、粒度分布、白度及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所得产品为纯度达98.5%以上、白度达97%以上、平均粒度为80nm左右的球形纳米级碳酸钙.并对碳化反应速率及合成球形纳米碳酸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中循环使用NH4Cl,氨的排放量小,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运动模糊去除算法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单幅散焦图像去模糊算法鲜有研究。为针对性地解决单幅图像的散焦模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散焦图像去模糊算法。首先级联两个残差网络,分别完成散焦图估计和图像去模糊;随后,为了保证散焦图和清晰图像的深度特征可以更好地跨阶段传播以及阶段内相互作用,在残差网络中引入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循环层;最后,整个残差网络进行了多次迭代,迭代过程中网络参数共享。为了训练网络,制作了一个合成散焦图像数据集,每一张散焦图像都包含对应的清晰图像和散焦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相较于对比算法在主客观图像质量评价上均有显著优势,在复原结果中具有更锐利的边缘和清晰的细节。对于真实双像素图像散焦模糊数据集DPD,该算法相比DPDNet-Single在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SSIM)上分别提高了0.77 dB、5.6%,因此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处理真实场景散焦模糊。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Li_2O–B_2O_3–SiO_2玻璃(LBS)对MgTiO_3–CaTiO_3(MCT)介质陶瓷烧结特性、相组成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分析了MCT陶瓷与银电极的共烧行为。结果表明通过液相烧结,LBS能有效降低MCT烧结温度至890℃。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有Li_2MgTi_3O_8、硼钛镁石以及Li_2TiSiO_5等新相生成。随着LBS添加量的增大,陶瓷致密化温度和饱和体积密度降低,介电常数εr、品质因数与谐振频率乘积Q×f也呈现下降趋势,频率温度系数τf向负值方向移动。添加质量分数为20%的LBS的0.97MgTiO3–0.03CaTiO3陶瓷在890℃烧结4h,获得最佳性能εr=16.4,Q×f=11640GHz,τf=–1.5×10–6/℃。陶瓷与银电极共烧界面结合状况良好,无明显扩散。该材料可用于制造片式多层微波器件。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高水头泄洪消能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泄洪内消能工,即洞内淹没射流与水平旋流梯级内消能工。以流量1 200 m3/s、最大总作用水头150m为标准进行了该消能工的体型设计,然后对设计的消能工进行了1∶60.25几何比尺下的水工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下游出现与明渠相似的多种水跃流态,淹没射流孔口系数0.5~0.56,起旋器喉口流量系数0.32~0.35之间;旋流空腔直径先增大后迅速减小最后平稳,在旋流阻塞孔口处空腔直径又迅速增大最后稳定;下游水位H下小于2.0 D时,下游旋流洞段压强相对变化幅度较小,H下大于2.0D时,上下游水位对旋流洞压强影响较大;上游水位的变化不影响淹没射流速度相对变化,下游水位的变化,对水平旋流洞段影响较大;上游淹没射流消能、竖井消能、旋流洞消能与下游旋流阻塞扩散消能的消能率分别占总消能率的15%、10%、30%、10%,其中下游水平旋流洞段承担主要消能部分。  相似文献   
9.
徐秀东  谭忠  周奇龙  张锐 《工业催化》1992,28(10):48-53
在铝钛物质的量比为25、50、100、150、200、300条件下,研究丙烯聚合用BCZ-108催化剂的聚合行为及聚丙烯的主要性能,并与常规应用的NA催化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铝钛物质的量比的增大,两种催化剂的聚合反应速率的衰减越来越快,聚丙烯的立体定向性越来越低,熔点越来越低,分子量分布越来越宽;BCZ-108催化剂的聚合活性比NA催化剂高30%以上;两种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在铝钛物质的量比为50时达到最高,此时BCZ-108催化剂的活性为1 212 g·g-1,NA催化剂的活性为907 g·g-1。  相似文献   
10.
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法研究了木聚糖在酶解过程中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对高分子量组分的木聚糖的降解能力较差,而主要降解分子量介于15000~3000之间组分的木聚糖,使得这部分木聚糖变为分子量更低的木聚糖组分。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酶解得率上升,酶解产物中低聚木糖含量增多,未被酶解的木聚糖的平均聚合度上升,当酶解时间超过4h时,这种变化趋势缓慢。随着酶解轮次的增加,酶解产物中可溶性木聚糖的含量越来越少,木聚糖被降解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实际生产中,用来作为低聚木糖生产的木聚糖其聚合度应在20~100之间,酶解时间以4h为宜,重复利用未水解木聚糖的轮次以2轮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