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22篇
化学工业   54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44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26篇
水利工程   14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11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感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各个领域普遍出现不确定性数据流形态的新型数据,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现有的数据流聚类技术普遍忽略不确定性特征,常导致聚类结果的不合理甚至不可用.为数不多的针对不确定性特征的聚类方法片面考察不确定性,且大多基于K-Means算法,具有先天缺陷.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不确定度模型下数据流自适应网格密度聚类算法(adaptive 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over uncertain data stream,ADC-UStream).对于不确定性特征,该算法在存在级和属性级不确定性统一策略下,构建熵不确定度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度量,综合考察不确定性.采用网格-密度的聚类算法,基于衰减窗口模型设计时态和空间的自适应密度阈值,以适应不确定性数据流的时态性和非均匀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不确定模型下的数据流网格密度自适应聚类算法ADC-UStream在聚类结果质量和聚类效率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由于风力发电机组没有功角,采用数学模型方法分析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的低频振荡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提出基于实测信号的随机子空间算法对大规模双馈风机并网后的系统阻尼特性进行了分析.以含完整双馈发电机组动态模型的电力系统为例,分析了含双馈风电机组的电力系统阻尼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风电接入容量的增加,阻尼比并非单调变化,而是存在一个最佳风电接入容量;含双馈风机组的电力系统由于装设了高响应速率的电力电子器件——换流器,有利于系统的小干扰稳定;风电场的阻尼特性与风电场接入位置和故障点之间的电气距离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余闻华  杨悦  秦三红  张银歌 《山西建筑》2012,38(29):198-200
对现有管片计算模型的接头简化进行了改进,推导了改进惯用法模型的内力求解公式,并结合北京地铁十号线工程实例资料,对惯用法模型及其改进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供管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使用图像法获得工件的单一纹理无法精确描述工件表面粗糙度,所以给出了通过改进GLCM(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和Tamura特征的纹理提取算法,并通过建立纹理特征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模型关系定性评价工件表面粗糙度。首先对传统的GLCM加以修改,提出了增强的GLCM(ET-GLCM)算子,提升了GLCM的尺度不变性和旋转不变性,并经过对比实验证明ET-GLCM有较强的鲁棒特性;然后创建了支持向量机检测模型,测量不同粗糙度等级的工件表面图像。以工件表面图像的纹理特征参数为输入,对应的工件表面粗糙度Ra为期望输出,从而完成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通过实验验证支持向量机检测模型的有效性,其检测结果相对误差不超过5%,绝对误差小于0.06。根据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可用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检测。  相似文献   
5.
以钢板代替受力钢筋,通过栓钉将外侧钢板与内部混凝土板相连,二者共同作用形成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根据钢板布置形式的不同,可将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分为单面钢板-混凝土组合板(SSC)和双面钢板-混凝土组合板(DSC)。通过对4个SSC试件和3个DSC试件的受弯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钢板厚度、抗剪连接程度以及构造钢筋配置对组合板受弯性能和破坏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按完全抗剪连接设计的试件破坏形态与适筋梁相似,具有良好的受弯承载能力和延性;当受拉区钢板采用部分抗剪连接设计时,剪跨区栓钉易剪断导致承载力明显降低;当受压区钢板采用部分抗剪连接设计时,顶层钢板易发生局部屈曲,导致试件承载力和延性有所降低。基于试验结果,给出了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GSM网络短消息业务SMS的主要特点;介绍了基于GSM/SMS的远程广告塔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给出了基于PHILIPS的P89LPC932A1 Flash单片机的远程监控终端的硬件设计方案,并介绍了主程序和GSM通信子程序的软件设计.实践证明,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核电场所产生的放射性惰性气体辐射场主要为β-γ混合场,叠层探测器具有良好的β-γ甄别能力。为了测量放射性惰性气体,研制了一套4π叠层探测器。该叠层探测器主要是由内层侧壁厚度为1 mm的中空圆柱形塑料闪烁体EJ-200,外叠加一层侧壁厚度为20 mm的碘化铯闪烁体CsI(Tl)组成的探头,两个圆柱底面用硅油耦合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PMT),使用意大利CAEN公司的DT5790波形数字采样器和DPP-PSD(Digital Pulse Processing-Pulse Shape Discrimination)控制探头输出信号的获取和处理,后端使用ROOT和MATLAB软件对获取结果进行处理。通过使用~(133)Ba和~(137)Cs放射源对该探测器进行标定刻度,实现了β-γ信号甄别,表明该4π叠层探测器具备测量放射性惰性气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胶体与污染物共迁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胶体在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由于胶体不仅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带有电荷等基本特点,而且具有独特的双电层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这些特点使得胶体成为地下环境中最为活跃的组分,并对土壤与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迁移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中的胶体及其对污染物的促进迁移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综述了地下环境中的胶体来源、可移动胶体的释放与沉积、胶体自身的特征与环境行为以及胶体对不同污染物的促进迁移作用,分析了各种环境因子对胶体-污染物共迁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地下环境中胶体与污染物共迁移的过程与机理等尚需深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对硝基苯酚在10℃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为研究对象,融合单因素实验、细胞疏水性实验、细胞膜通透性实验与降解动力学实验探究菌株Pseudomonas sp. ZL对对硝基苯酚的低温降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0℃条件下菌株Pseudomonas sp. ZL能够耐受并降解303.71 mg·L-1的对硝基苯酚,最佳降解条件为pH=8.0,0.5% NaCl,1 g·L-1 NH4NO3,该条件能够显著促进对硝基苯酚的降解速率并大大缩短降解的延迟时间。在10℃、单因素最佳条件下,对硝基苯酚降解菌的抑制降解动力学拟合符合Aiba模型,其中μmax(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205 h-1,Ks(半饱和系数)为3.40 mg·L-1,Ki(底物抑制系数)为166.86 mg·L-1,因此166.86 mg·L-1即为该条件下菌株的低温降解抑制浓度。与其他降解菌株相比,菌株Pseudomonas sp. ZL的Kiμmax/Ks较大、Ks/Ki值较小,说明对硝基苯酚对该菌株的抑制作用较小,菌株的有效利用率更高,在原位修复低温地下水及土壤污染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油田集输管道腐蚀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腐蚀严重的油田集输管道为研究对象,对油田集输管道的腐蚀行为进行分析。在腐蚀严重的管道上制取实验试样,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腐蚀产物的相组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观察其腐蚀孔周围组织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油田集输管道内水样中存在着大量的H2S、Cl-和SO42-,引起腐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Cl-的存在,而H2S起到了一定的协同作用。油田集输管道腐蚀方式以点蚀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均匀腐蚀,腐蚀产物主要以Fe2(SO4)3为主,还有部分Fe3O4、FeCl3和FeS。通过观察确定管道点蚀穿孔部位多在缺陷处产生,因此管道缺陷也是引起腐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