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前言TD-SCDMA(TD)是我国提出并被国际电信标准化组织采纳的国际标准,我国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其发展扭转了我国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发展的被动局面,是我国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产业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从TD-SCDMA技术提出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在政府相关部门和产业联盟成  相似文献   
2.
实时多播流的弹性公平性和基于门限的拥塞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关于实时IP多播流基于速率弹性的公平性定义,并结合有关多播组规模估计的机制和多播拥塞控制算法。实现了一种基于门限的实时多播业务的等级拥塞控制策略,使实时多播流在满足瞬态弹性公平性的同时,也基本满足稳态的比例公平性,并对此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3.
1、引言2006年12月在香港举办的IrrU世界电信展上,信息产业部及中国电信等运营商高层的发言使得外界对中国在2007年发布3G牌照充满希望和信心,中国的3G时代正在到来。面对即将到来的3G,对于一直居于产业链龙头地位的运营商来说,3G不仅是一个历史机遇而且也是一个现实挑战。在传统语音业务收入增长乏力,ARUP值不断降低的时候,如何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以维持和加快自身的发展,是运营商在3G时代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毫无疑问,除了争取更多的用户外,大力推广和开拓3G业务,增加用户ARUP值将是3G运营商的首要任务,否则3G运营商将逐渐沦为网络提供商,在3G时代扮演一个次要的角色。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3G业务及其发展趋势做一些探讨和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域间服务质量技术的研究现状,根据下一代网的域间服务质量需求,对域间服务质量技术,如简单域间带宽代理信令,边界网关预留协议,下一代信令,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域间服务质量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基于GMPLS的光网络保护和恢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用MPLS(GMPLS)是MPLS向光网络扩展的必然产物,它提供了网络拓扑和资源发现以及连接配制等基本的功能。本文提出了基于GMPLS的网络故障恢复机制,包括其实现过程以及相关的信令消息。  相似文献   
6.
光以太网及其解决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摇光以太网的概述现今网络的发展趋势是:光网络从广域网和城域网向本地网渗透;随着10G以太网标准(IEEE802郾3ae)即将形成,以太网的分布得以从局域网延伸至城域网和广域网。光网络与以太网的融合和发展形成了光以太网,因此,光以太网集中了两者的优点,如以太网的应用普遍、价格低廉、组网灵活以及管理简单,和光网络的可靠性高和容量大等。光以太网的高速率、大容量消除了存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带宽瓶颈,将成为未来融合话音、数据和视频的单一网络结构。光以太网的核心是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和以太网的成熟、易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城域网的需求以及SDH在城域网中所面临的问题,研究了城域网为什么要采用以太网技术,介绍了影响以太网运营的关键技术的进展,以城域以太网市场应用实例说明城域以太网将对SDH挑战,最后给出了SDH与以太网共存情况下的城域网演进策略与方案.  相似文献   
8.
4G无线接入网拓扑结构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四代移动通信(4G)系统的无线接入网如果沿用传统蜂窝结构,很难满足设计要求.为此文章介绍了可能用于4G系统的改进蜂窝结构,如光纤无线电(RoF)、分布式接收站、多跳无线接入蜂窝、簇-蜂窝,以及全新设计的非蜂窝结构,如Ad hoc和分布无线通信系统.在对这些结构进行了分析对比后,文章认为采用分布式处理/控制和多跳技术的无线接入网比传统蜂窝接入网更符合4G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IPv4与IPv6混合网络中,如何同时支持传统电话业务与IP电话业务以及其他互连网业务是向下一代网络演进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在网络层协议由IPv4向IPv6过渡过程中,传统电话业务和互联网话音业务融合的技术,包括混合环境下的软交换以及VoMPLS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下一代网络的含义与特征,分析、比较了3种多业务融合技术,提出并探讨了多业务融合网络的参考模型体系结构,以及适应下-代网络的网络连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