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5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扰乱微丝和抑制细胞质川流运动的松胞素B(Cytochalasin B)处理黑麦花序,经24、48、56h后,分别将花药用戊二醛—锇酸双固定,Epon—812包埋切片经铀铅双染后在EM—400T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初步结果如下: 1.正常黑麦花粉母细胞细胞络构完正,细胞内原生质稠密、大小液泡数量较多,细胞核大核膜清晰。 2.经CB24h处理的材料,花粉母细胞超微结构发生较明显变化,细胞质稀疏出现不规则空白区,有的液泡变为多角形,细胞壁内生或有絮状物沉淀。  相似文献   
2.
黑麦小孢子母细胞核基质的超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黑麦的幼穗剪下插入含5%二甲基亚砜(DMSO)的Banner's盐溶液中。室温下培养24小时后,解剖出花药,按常规的超薄切片法制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小孢子母细胞核内出现类似微丝的微纤丝结构。这种结构粗约6-7nm,集合成微纤丝束,特异性地出现在凝线期的小孢子母细胞核中。在凝线期,染色质向核的一极集中,靠近核膜的区域由于染色质的转移变为透明区。微纤丝束通常分布在这种透明区。微纤丝束位于染色质附近,并与细胞核的长轴和染色质向极端运动的方向平行。在未经DMSO处理的小孢子母细胞中偶尔也可看到这种结构。文章讨论了黑麦小孢子母细胞核中微纤丝结构的生化本质和可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超显微结构水平观察发现造孢时期细胞的壁较厚,由中间层,初生和次生壁组成,细胞间的连接为典型的细胞间连丝,减数分裂前间期的细胞壁主要由中间和初生壁组成,典型的胞间连丝消失,但局部位置上的中间层和初生壁组分缺失,构成约200~800nm,宽的“豁口”,进入分裂期后,次生壁组分急剧增加,当整个细胞壁加厚到240-500nm时,细胞壁出现穿孔,穿孔过程似乎有下列两种方式:1)在细胞壁的一侧或两侧出现电子致  相似文献   
4.
5.
我们对中国张家川豌豆根瘤发育和衰老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先后进行了详细观察,观察表明,这些根瘤中的侵入线IT与其他已报道的豌豆根瘤有许多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此又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豆科根瘤通常是通过侵入线中细菌(B)的释放才能使寄主细胞得以侵染,才能具有固氮作用。因此,侵入线的发育和细菌释放一直是根瘤细胞生物学家深感兴趣的问题之一。因为它形成的快慢,多少、体积的大小及细菌释放速度直接与共生固氮有关,被认为是固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