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造雾的红外遮蔽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当前红外无源干扰烟幕在宽广地域伪装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提出造雾剂造雾是实施大面积无源干扰的较佳方式.讨论了造雾剂造雾的原理,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不同造雾剂成雾的微物理特征和红外遮蔽效果.结果表明,当相对湿度较大、温度较低时成雾的含水量大,对可见光和红外的遮蔽效果较好.当可见光能见度<1m时,对25m处的人员靶标有较好的红外遮蔽效果,热像图上40m的人员靶标不能识别.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蜡质自组装的疏水涂层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氯仿从荷叶表面提取蜡质,氯仿挥发后蜡质能够在载玻片上自组装形成疏水涂层。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荷叶蜡质自组装形成的微观结构与新鲜荷叶表面纳米级的管状结构非常类似;静态接触角测试表明,载玻片上的蜡质涂层接触角高达138°±5°;GC-MS分析表明,荷叶蜡质成分主要为长链脂肪烃、脂肪醇、脂肪酸、脂和少量酮。这种疏水表面原则上能按照荷叶蜡质成分及其含量比例关系溶解混合工业原料得到。  相似文献   
3.
水雾的红外遮蔽性能测试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试和比较了天然雾、造雾剂成雾、超声波水雾等不同雾型的红外遮蔽效果,并结合雾的微物理性能特点分析了红外衰减性能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天然雾的红外遮蔽性能有限;造雾剂可见光遮蔽效果优良,成雾的雾滴粒度小、数密度大,但含水量较小,红外遮蔽效果不明显;超声波水雾的雾滴粒径大、含水量大,雾幛的红外遮蔽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4.
以Karstedt催化荆,催化端氢硅油(DHPS)和三缩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的硅氢加成反应,合成光敏性有机硅丙烯酸酯(SA).反应产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一可见光谱进行了表征,将不同比例的有机硅丙烯酸酯作为活性稀释剂添加到光固化体系中,考察了配方分别在空气和N2中的光固化性能,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光固化膜的表面形貌,研究了SA对光固化材料机械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氧阻聚作用对于SA配方比较明显,能显著降低其固化速率;SA对光固化膜物理化学性能有一定影响,含有5%SA的光固化材料综合性能优异,超过此含量,光固化材料机械和化学稳定性随着SA含量的增加反而降低;热重分析表明,SA能提高体系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雾的光电遮蔽性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天然雾的特点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分析了天然雾对可见光、红外等电磁波的干扰原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对天然雾的可见光和红外遮蔽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光电无源干扰烟幕在"大面积、长留空、全方位遮蔽"等方面的不足,提出超声波è造雾大面积无源干扰新技术.分析了造雾液的配方组成、温度、湿度、外加气流等对超声波成雾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含吸湿性高效催化剂和有机物组分的造雾液成雾效果良好,其中高效催化剂A浓度为5%、有机物G为3%.在低温和高湿度条件下成雾性能更为突出.通过添加辅助气流的方式可加快成雾速度和改进成雾效果,比较超声波造雾前后的红外热图像发现:人体和人脸等可在造雾15 min后降低10~15℃,表明超声波人造雾可明显降低目标的热红外特征.  相似文献   
7.
光引发剂对黑色UV固化有机硅材料固化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有机硅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为主体树脂配制黑色UV固化涂料,考察8种光引发剂及其复配体系对涂料固化速率的影响,测量不同引发剂体系的固化时间.结果表明:复配型引发剂引发效率较高,且含有ITX(4-Isopropylthioxanthone)的引发荆体系引发效率高于其它体系.这是由于4-异丙基硫杂蒽酮受取代基的影响,其光学行为发生了变化,在体系中起了光敏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光谱成像侦察威胁,分析了绿色植被可见光波段反射光谱的产生机理和模拟方法。通过分析影响天然叶绿素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得出叶绿素的光氧化过程是阻碍其在伪装材料中得到应用的主要原因。基于叶绿素光氧化过程必须有氧参与的原理,利用高隔氧材料聚乙烯醇包封叶绿素,制备了反射光谱与菠菜一致、稳定性在3个月以上的菠菜色素/聚乙烯醇薄膜。证实了天然叶绿素在伪装材料中的应用可能性,为实现伪装材料与绿色植被的同色同谱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地面目标光电伪装防护难点及新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面目标光电伪装防护采用的伪装遮幛、烟幕和假目标技术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针对高技术侦察探测,指出了当前在宽广地域伪装防护、机动目标随行伪装、光电对抗效果评估以及单兵系统作战服中伪装技术的新需求,并提出了非焰剂型人造雾无源干扰技术、红外热成像仿真假目标、背景自主映象伪装遮幛以及仿生伪装的一些新概念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造雾剂燃烧过程研究及其对凝结核生长行为的影响(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高速摄影技术拍摄造雾剂燃烧过程、利用热失重法(TG)、差示扫描量热法(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分析造雾剂的燃烧过程及其对凝结核生长行为的影响.测试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造雾剂燃烧后生成携带高温凝结核的热气团,热气团上升过程中其内部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TG、DTA和SEM分析表明,造雾剂燃烧反应后产生的凝结核主要组分为NaCl,粒度分布范围为0.2~1μm.热气团在膨胀冷却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瞬间变化而造成的巨大的过饱和度对凝结核的生长过程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