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10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73篇
无线电   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质雷达探测标志层分析断层带落差的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判定断层特征参数对地下工程的施工与维护具有一定的工程地质意义,对断层带总落差的明确分析更具实用价值。本文分析了地质雷达方法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探测标志层位置进而间接得到复杂断层带的总落差是可行的,实例证明,地质雷达综合结果的误差仅为5.6%。  相似文献   
2.
根据巷道两帮存在软弱夹层的层状岩体结构特征,提出了巷帮薄层弱结构与弱结构体的概念。分析了巷帮薄层弱结构巷道的塑性区与松动圈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巷帮薄层弱结构巷道的塑性区及松动圈与薄层弱结构类型、原岩应力状态密切相关,并主要在薄层弱结构体中发展。  相似文献   
3.
深井高应力难采煤层上行卸压开采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新汶矿区为工程背景,深入研究了采动覆岩裂隙亚分带特征、覆岩运动与结构分带特征、上行卸压开采作用效应,建立了上行卸压开采可行程度的评价方法,论证了深井复合顶板煤层上行卸压开采的可行程度,通过应用实践根除了深井高应力难采煤层的多重障碍,为上行卸压开采的可行程度判别、区域划分、开采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最大Lyapunov指数的冲击地压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击地压的拟合预测方法是对监测数据在未来一定时期的变化和走势规律进行预测,传统的数理统计预测模型把冲击地压监测序列认为是由于外在随机因素引起的,而冲击地压观测时序大多是一个貌似随机的非线性混沌序列,随机过程理论并不完全适合冲击地压时序的预测.最大Lyapunov指数作为量化动力系统对初始轨道的指数发散和估计系统的混沌量,是系统的一个很好的预报参数,本文在对观测序列相空间重构的基础上,基于最大Lyapunov指数对冲击地压工作面观测时序建立了预测模型,并与传统的数理统计预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冲击危险区域的电磁辐射日平均值序列及顶板下沉速度序列等实例的预测运算和分析,得到冲击地压的最大Lyapunov指数预测模型达到了较高的预测精度,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准备巷道围岩的结构特点,建立岩体大变形塑性应变软化模型计算并分析其稳定性特征,表明围岩结构组成型式及软弱结构的存在对准备巷道整体稳定性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在DKJ-1型煤矿矿压计算机监测系统工业性试验的基础上,以7次顶板运动过程中监测到的地音参量、顶底板移近速度和来压实况为依据,分析了地音、位移前兆与顶板来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概述xxx全向雷达告警设备和xxx机载组合自卫电子对抗系统分别是我所专门为歼七E和歼八Ⅱ飞机配套研制的电子对抗设备。由于设备的研制周期短,并受到研制经费、元器件质量水平、可靠性设计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因而,设计定型时的实际可靠性水平较低。所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到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部队的作战训练,关系到部队官兵的生命安全,战争的胜负;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我所的信誉、效益,影响到我所的生存与发展;认识到开展可靠性工作对用户、对本所是互利的。因而,克服了可靠性增长工作经验少,经费少,时间紧,任务重…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岩体采动力学响应和岩层控制技术对促进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保障能源稳定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煤炭资源科学开采的理论基础。矿山岩体灾害(围岩变形、冲击地压等)频发,其形成-演化-发生全过程与采动力演化分布、岩层运动、开采扰动和能量演化密切相关。基于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提出并阐述了采场岩层控制进展与控制准则,建立了定量分析的力学模型和设计方法,发展了针对性的岩体灾害控制技术,并创新研制了配套试验研究装备。采动力学与岩层控制理论将岩层控制分为采场岩层控制和巷道围岩控制;提出控制或利用采动岩层运动改变致灾条件,给出“给定变形”和“限定变形”准则;调控“3S”因素准则(围岩应力环境、围岩结构属性、围岩支护结构)改变围岩自稳能力。以岩体灾害控制为目标,提出了以“应力主控”为核心的释能主控技术;建立了岩体灾害控制大小原理和弱面判据(安全系数K、冲击危险性系数U);研发了采场矿压机械模拟试验系统、采动力试验系统和蠕变及动力扰动冲击加载试验系统,实现了实验室尺度还原采动力作用下岩体变形-破裂-运动过程,为研究采动力作用下岩体力学响应提供了试验装备;分别从采场岩层控制、地质软岩巷道控制、工程软岩巷道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