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4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现场,分析PLC控制系统中信号产生干扰的原因,和可能引起模板故障的因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其安全存储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安全存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用于开放环境下的智能手机安全存储系统Mobile-Crypt的系统设计,并着重介绍了SD智能卡和文件加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3.
引入承压溶洞突水的管道流折算渗透系数,构建耦合非线性渗流–管道流于一体的承压溶洞突水全过程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巷道前伏溶洞突水过程的流固耦合–强度折减法联动分析方法,研究承压溶洞突水全过程的流态转换机制。以七一煤矿石坝井承压溶洞突水事故为例,探讨防水岩柱的力学失稳机制和突水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防水岩柱失稳前岩溶水非线性渗流,随着岩柱折减系数的增加,工作面渗水量增大,防水岩柱失稳后,溶洞水体突出,涌入巷道形成管道流。采用管道流模拟得到突水量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峰值,由于溶洞水体储量供给约束,突水量逐渐减少,由突水初期的粗糙紊流最终变为管道层流。引入防水岩柱安全系数的概念,研究防水岩柱安全系数与溶洞内压、岩柱厚度的关系,将安全系数为1.5的岩柱厚度作为防水岩柱的计算安全厚度,提出防水岩柱工程留设厚度等于炮眼深度、爆破扰动深度和防水岩柱计算安全厚度之和的设计方法。将岩体流–固耦合理论、流态转换理论和强度折减法结合起来研究承压溶洞突水的非线性力学响应,为研究承压溶洞突水全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蔡璐 《数字化用户》2022,(12):176-178
为解决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问题,提升商业银行综合发展能力。本文结合实际对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要点进行研究。首先阐述当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类型,其次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控制思路探究。希望通过该文探究后,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在压缩二氧化碳(CO2)和有机溶剂混合溶剂体系中液相剥离石墨烯的重要环境参数,包括CO2和甲基吡咯烷酮的分子个数比、体系的温度以及环境压强对石墨烯剥离的影响。通过对设置了不同参数的体系中溶剂分子的插层速度以及解吸附能的表征和比较,结果表明,CO2和甲基吡咯烷酮个数比为3.5∶1~5.5∶1,温度在300 K以上,压强为10~19 MPa时,更有利于获得高的剥离产率。该研究结果有利于压缩CO2与有机溶剂体系剥离石墨烯选择合适的环境变量以获得更高的产率和单层率及少层率。  相似文献   
6.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仪分析高含量Si(w(Si)≥3.0%)时,其元素含量已超出了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导致分析值偏低。实验通过增加中低合金钢、硅钢标准样品,完善并扩展了Si校准曲线,完成了共存元素的干扰校正,拓宽了Si元素的分析范围,质量分数上限由3.14%扩展至4.16%,线性相关系数达0.99965。校准曲线扩展后重新选择标准化样品进行漂移校正,校准曲线强度比由9.41扩展至11.01。对扩展含量段的两个样品(w(Si)≥3.0%)进行精密度考察,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0.43%和0.50%;对比了8个不同Si含量的样品,发现完善、扩展后校准曲线的Si测定值与认定值更相符;同时统计过程控制(SPC)控制图处于受控状态。可见校准曲线经完善、扩展后可满足工艺过程控制和成品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带鱼骨的利用率,以带鱼骨为原料,将其制备成多孔羟基磷酸钙,以期增加带鱼骨的附加值。带鱼鱼骨经过脱肉处理、粉碎后进行高温煅烧,分别对过筛目数、温度、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通过比表面积测试,确定多孔羟基磷酸钙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等一系列表征,最后探讨了该多孔羟基磷酸钙对柴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带鱼骨的多孔羟基磷酸钙制备的最佳工艺为:煅烧温度800 ℃,时间为4 h,过500目筛。所制得的羟基磷酸钙孔穴疏松细密、比表面积增大,达到463.63 m2·g-1,平均孔径分布为1.1~9.5 nm,属于介孔材料,其结构主要为六方晶系结构。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该多孔羟基磷酸钙对柴油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量为69.93 mg·g-1,初始吸附速率38.656 mg·(g·min-1)-1。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试验材料及方法,对冷拔非调质钢MFT8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时效处理,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MFT8非调质钢具有较强的加工硬化能力,冷拔MFT8非调质钢经300℃时效后具有最佳的强度和塑性配合。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应力塑性变形(机械冲击)技术对Cu-30Ni合金表面进行纳米化处理。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纳米压痕试样、显微硬度测量、电化学分析和电子功函数等手段分别测试原始样品、大应力塑性变形纳米化处理样品的晶粒尺寸、力学性能、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与原始样品相比,大应力塑性变形纳米化处理样品的表面晶粒尺寸达到40nm;力学性能显著改善。电化学测试表明,表面纳米化提高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耐腐蚀性能变化与电子功函数变化一致。机械冲击工艺技术能够使Cu-30Ni合金表面纳米化,从而提高了表面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及其适用性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污泥减量技术,其利用水蚯蚓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消解污泥,可从源头控制污泥产生.考察了环境因子、工况条件、污泥性状和水蚯蚓自身活动等方面对该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的调整与优化能创造出宜于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的优良条件,在保证污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污泥减排率达到64.5%~81.7%;此外,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对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均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