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着色液中镍离子(Ni~(2 ))浓度变化对不锈钢化学着色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自制镜面反射装置分别对着色膜成分和光泽度进行微区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着色液中Ni~(2 )浓度的增大,不锈钢的着色起色电位下降;着色速度减慢,着色时间延长;着色膜光泽度降低,色调变暗。着色膜中主要成分Fe含量呈现振荡式略微下降趋势,O、Ni含量基本无变化,Cr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当C_(Ni)~(2 )>8.0 g/L时,着色膜表面发雾,此时着色液不再适合着色。  相似文献   
2.
以五甲基二乙烯三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经两步制备出含3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长链的三头季铵盐阳离子表面 活性剂.基于醇醚季铵盐、低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相转移催化的反应历程,推断了本实验 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合成聚氧乙烯醚链三头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反应 为亲核加成的历程.加入缚酸剂,能促进第一步中间体的生成;维持体系的酸性环境,有利于第二步形成正碳离子,加快目标产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氨基磺酸系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新合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氨基磺酸系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新合成方法。采用烷基胺、甲醛和无机磺化剂(NaHSO3或Na2SO3)为原料,先经两步合成出酸式产物,再由第三步固相成盐反应得最终目标产物;同时对反应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优选条件为:m(烷基胺)∶m(HCHO)∶m(无机磺化剂)=1.0∶1.6∶3.5;第一步反应于pH11.0~12.0、50℃~60℃下进行4.5 h~5.0 h;第二步反应于pH 1.8~2.0下进行6.0 h;第三步反应n(酸式产物)∶n(NaOH)=1.0∶2.0~1.0∶2.05,此时产率达86.7%。结果还表明:温度与pH是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前两步反应的滤液可分别连续循环使用,使工艺绿色化。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一种以烷基胺、HCHO与无机磺化剂(NaHSO3或Na2SO3)为原料,经由胺羟甲基化、磺化与固相成盐三步反应,合成氨基磺酸系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新合成法。同时,基于曼尼奇反应、磺甲基化和N-烷基化等反应的历程,推断了新合成法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新合成法的收率高(86.7%);反应主要为亲核加成历程;胺羟甲基化反应pH值高,有利于H^+的脱离,促进反应正向移动和中间体的稳定;磺化反应体系酸性越强,越有利于中间体上OH的离去,加速反应正向移动;固相成盐反应简单可行;机理推断结果符合实验和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坚膜处理对不锈钢着色膜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了2种不同坚膜方法处理后膜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利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对坚膜处理前后着色膜的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坚膜处理对彩色不锈钢耐磨性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电解坚膜处理后着色膜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明显优于经化学坚膜处理后的着色膜;坚膜前着色膜疏松、柔软、不耐磨、易被污物沾染,电解坚膜处理后由于膜中Cr、O的富集,膜上微孔基本消失,增强了膜的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不锈钢表面制备彩色图案的连续着色法。考察了多种颜色连续着色与单一颜色着色的着色电位差异,以及着色面积、底色、表面遮盖物对多种颜色连续着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丝网印刷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得到由不同颜色构成的彩色图案。结果表明:多种颜色连续着色的电位变化规律与单一颜色着色的不同;底色电位差越小,继续着色得到的颜色种类越多;着色面积和表面遮盖物均不影响多种颜色连续着色的电位变化规律,但覆盖遮盖物后着色时间略微延长。多种颜色连续着色具有工艺简单、颜色可控、彩色图案精美、易工业化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月桂胺二甲磺酸钠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月桂胺、甲醛和无机磺化剂(NaHSO3或Na2SO3)为原料,先经两步反应合成出酸式产物,再经固相成盐反应制得月桂胺二甲磺酸钠(LADSS)两性表面活性剂,产率达86.7%,并用红外光谱(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计算了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同时,对目标产物水溶液的pH值和表面性能(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增溶能力、中和曲线和耐硬水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LADSS是一种性能优越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不锈钢着色膜的均匀性和光亮度,在着色液中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测定了不同OP-10用量时不锈钢着色的电位-时间曲线,研究了OP-10用量对不锈钢着色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OP-10用量有利于控制着色膜颜色,进而提高着色膜颜色的重现性,且着色膜裂纹变少、变浅,着色膜更加平整;OP-10用量超过6.250 mL/L时,电位不稳定,着色电位差无法控制,试片暗淡无光;OP-10适宜的添加量为6.250 mL/L;在着色液中加入OP-10,着色膜性能提高,符合工业生产简便、成本低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Cr^3+,Fe^3+和Ni^2+对不锈钢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着色电位-时间曲线,研究了着色液中主要杂质离子(Cr3 ,Fe3 ,Ni2 )浓度对不锈钢着色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着色液老化的主要原因.试验发现:当着色液中Cr3 由0 g/L增加到45 g/L,Fe3 由0g/L增加到30 g/L,Ni2 由0 g/L增加到8 g/L时,分别使着色起色电位升高约35.0,6.5,7.0 mV;着色时间延长约20,10,12 min;着色膜光亮度降低约10.0%,1.5%,20.0%.研究表明:着色液中杂质离子浓度的增大对不锈钢着色效果有显著影响,是导致着色液老化的主要原因;其中,ρ(Cr3 )影响最大,ρ(Ni2 )次之,ρ(Fe3 )相对较小;且当ρ(Cr3 )增加到45 g/L,或ρ(Fe3 )增加到30 g/L,或ρ(Ni2 )增加到8 g/L时,着色液均不再适合继续着色.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巴韦林可溶性粉的处方和制备方法。以利巴韦林原粉为主药,辅以磷霉素钠、香料、可溶性矫味剂和可溶性填料,投料比(4~25)∶(1~15)∶(0.1~1)∶(1~20)∶余量,经由烘干、粉碎、称量、混匀、检验、计量、包装等常规操作混合配制而成。结果表明,可根据需要制备出不同含量的利巴韦林可溶性粉剂,产品水溶性好,适合非食品性动物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