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DX桩以其单桩承载力高沉降量小的优点,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最近一些桥梁工程也采用了这种新型桩技术。以北京市某桥梁工程为实例,通过试桩抗压静荷载试验,得出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值,并且从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桩沉降量方面与直孔桩作了比较,还简单地分析了DX桩在受到竖向荷载作用时轴力沿桩身的分布情况以及在加载过程中DX桩上下盘盘阻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利用平板腔室模拟试验装置以及圆管模拟试验装置,对16MnR钢进行了在役焊接热循环研究。结果表明,与水冷条件下相比,空冷时在役焊接热循环曲线峰值温度提高,冷却时间延长;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大,峰值温度和冷却时间明显增加;小于临界板厚时,冷却时间随着板厚的增大而减小,试板的冷却速度增大;而超过临界板厚,板厚对冷却时间的影响可以忽略;压力因素对静试验装置的在役焊接热循环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3.
软弱千枚岩地层围岩亚分级及支护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家山隧道穿越的千枚岩地层工程地质复杂,断层多,岩体性质变化大,围岩稳定性差,遇水极易软化。依据现有围岩分级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施工中多次出现掉块、坍塌现象。在确定包家山隧道千枚岩基本水理性质基础上,依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运用国标《工程岩体分极标准》(GB50218-94)中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对隧道IV、V级千枚岩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级,将IV、V级围岩分为两个亚级,建立了千枚岩围岩施工阶段亚级分级方法。 获得了不同亚级的包家山千枚岩隧道施工方法,并运用该亚分级对应的  相似文献   
4.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在沉管下沟过程中将发生明显的大位移变形,并将经历高应力状态,对管道安全和质量有潜在影响。为了分析中俄东线采用沉管下沟施工作业方式的可行性,指导施工现场沉管下沟作业,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沉管下沟规律,计算校核了中俄东线沉管下沟过程中的应力状态,识别了沉管下沟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控制措施。计算结果表明:当管沟深度在5. 0 m以内时,中俄东线D1422×21. 4 mm、D1422×25. 7 mm和D1422×30. 8 mm这3种直管道可以采用沉管下沟施工方式。为了避免下沟管段末端翘起导致管道侧向摆动而发生危险,提出了2种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可以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安全施工提供指导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DX单桩的沉降和承载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相同的桩长、桩径等条件下直孔桩、两个承力盘DX桩和三个承力盘DX桩的性能差异。沉降方面,在桩顶荷载增加相同的情况下,两个承力盘DX桩对桩顶沉降的控制明显强于普通直孔桩的控制效果,三个承力盘DX桩则进一步优越于两个承力盘DX桩。承载力方面,两个承力盘DX单桩的抗压承载力大约为直孔桩的1.5倍,而三个承力盘DX桩又进一步优越,大约为两个承力盘DX桩的1.2倍。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时掌握管道的应力状态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通常会对容易发生位移变形的管道采取应力监测措施。油气长输管道通常采用振弦式应变计进行长期的轴向应力监测。采取轴向应力监测措施之后,正确解释振弦式应变计轴向监测应力的内容,并据监测数据合理评价管道的应力状态,是避免造成管道应力安全状态误预警和管道应力危险状态不预警等危险情况发生的关键。根据力学理论分析了管道轴向应力各分量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其在振弦式应变计上的表现,推导并验证了振弦式应变计轴向监测应力与管道真实轴向应力的关系,建立了基于管道轴向监测应力的预警方法数学模型。研究内容为正确采用振弦式应变计进行管道应力状态的监测和预警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油气长输管道建设日渐完善,但对于不断增长的油气消费需求,新一轮管道建设高峰即将到来。而在其施工中,受材料等因素影响,依然存在一些危险因素,若难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其安全隐患是比较大的,会阻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正确认识油气长输管道施工中的风险,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对保证施工进度极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相关问题,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要学会辨识和评价,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来降低施工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