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22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旋转柱体法对不同类型的含氟连铸保护渣黏度进行检测,并基于Arrhenius方程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新的黏度预测模型,分析了组分变化对黏度的影响。结合模型计算和实验检测,建立了CaF2?Na2O?Al2O3?CaO?SiO2?MgO渣系的等黏度图。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含氟连铸保护渣黏度预测模型相比,该模型计算的偏差在10%以内,当渣中w(CaF2)超过20%时,偏差逐渐增大,主要由于氟化物挥发造成炉渣成分变化,最终黏度实测值与炉渣初始成分不符,造成模型无法对黏度有效预测。此外,研究发现,CaF2的增加能显著降低炉渣黏度,而Al2O3和Na2O对黏度的影响受CaF2含量的限制。当w(CaF2)>17%,炉渣黏度随Al2O3含量增加而减小,当w(CaF2)<17%,Al2O3的增加使炉渣黏度显著增大;当w(CaF2)>11.5%,炉渣黏度随Na2O含量增加显著下降,当w(CaF2)<11.5%,Na2O含量变化对黏度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外,该等黏度图表明低黏度区w(CaF2)接近14%。通过调整等黏度图中各组分比例,可以改善保护渣的黏度和流动性,供钢铁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2.
铜阳极泥富含金、银、铂、钯等贵金属和硒、碲等稀散金属,是稀贵金属提取的重要原料。然而,由于某铜阳极泥中铜含量大于10%,过多的铜会增加后续贵金属回收时浸出剂的消耗量,并严重影响金银的收得率,需预先脱除。本文在热力学分析及XRD、SEM-EDS等表征手段基础上,常压下于H2SO4介质中以MnO2为氧化剂,对阳极泥进行预脱铜研究。分别考察了H2SO4浓度、MnO2加入量、浸出时间、液固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阳极泥中铜浸出率的影响,同时采用收缩未反应核模型对铜浸出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铜浸出过程的反应速率受扩散控制,其表观活化能为4.1 kJ/mol,在初始H2SO4体积浓度为100 g/L,MnO2质量浓度为10 g/L,浸出时间为120 min,液固比为4∶1(单位:mL/g,下同),反应温度为80℃的条件下,铜的浸出率可达92.19%;同一条件下,部分砷、硒也被浸出,其浸出率分别维持在...  相似文献   
3.
利用铅火法熔炼资源化消纳铅银渣等含铅固废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由于原料结构明显差异导致常规高铅渣直接还原控制理论并不适用于混配铅银渣的反应过程。为此,本文在原料赋存状态及热力学分析基础上,结合还原实验对资源化消纳铅银渣的直接还原过程成渣特性及反应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还原初期及还原后期( >30 min )均受界面反应控制,还原20~30min内受外扩散控制,可通过增大反应界面及降低黏度来强化还原反应效率。随还原过程进行,渣中含铅相不断减少,锌黄长石相和铁锌尖晶石不断增加,硅酸盐结构由简单SiO44-变为Si2O74-,还原渣熔化温度及黏度均有所增加;控制终渣FeO/SiO2=1.6,CaO/SiO2=0.6,ZnO≤20 wt.%,可满足还原熔炼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
硫化镍造锍熔炼中,炉渣成分和体系氧分压对渣性能、渣中Fe3O4含量、渣?低镍锍分离特性及有价金属损失影响显著.利用Factsage软件绘制不同氧分压下NiO-FeO-CaO-SiO2-MgO系液相区和Fe-Ni-Cu-S-O系优势区,探讨pO2和pS2对低镍锍和炉渣成分的影响;通过渣?锍平衡实验并结合X射线衍射、原子吸...  相似文献   
5.
以Ti,Si,TiC并添加Al的混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机械活化辅助自蔓延合成法制备了Ti3SiC2粉末。研究表明,机械活化过程可将原料的粒度尺寸细化至10μm以下,反应物活性提高,并能激发自蔓延合成反应生成Ti-Si,SiC,TiCx等中间相。在上述条件下,合成单相Ti3SiC2粉末的温度可降至1350℃。反应机理为:Al作为脱氧剂通过抑制其它元素的氧化来促进主相的生成,且在反应物中优先熔化形成局部微小熔池,加速了反应物的扩散并生成TiCx和Ti5Si3中间相,从而促进Ti3SiC2粉末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高温下含铅渣中易挥发组分的挥发对其物理化学性能测定的准确性和冶炼过程顺行都至关重要。为揭示FeO/SiO_2=1.6、CaO/SiO_2=0.6的PbO-FeO-CaO-SiO_2-ZnO含铅渣系的高温挥发特性及PbO含量变化对该体系铅渣挥发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热重—差热分析,建立了不同PbO含量的含铅渣高温挥发动力学模型;并结合挥发后渣化学元素、XRD检测及热力学计算,揭示铅渣高温挥发规律。结果表明:高温下该铅渣体系剧烈失重主要是含铅物质挥发所致。该体系不同含铅量渣挥发趋势一致,在700~1 450℃高温段挥发最显著。含40%PbO渣的挥发率最高达33.59%,这与挥发后渣900~1 100℃水淬物相几乎检测不到Pb_2ZnSi_2O_7、Pb_2FeSi_2O_7含铅相是一致的;高铅渣挥发本征动力学分析可知,FeO/SiO_2=1.6、CaO/SiO_2=0.6的PbO-FeOCaO-SiO_2-ZnO系含铅渣的高温挥发机理函数符合Avrami-Erofeev方程,挥发过程受PbO随机成核和随后气泡生长控制,在实际冶炼过程中控制铅渣的形核长大过程可抑制高铅渣的挥发率。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贫杂铁矿石以及超贫表外矿等资源的特点,综述了高效选矿-深度还原一体化技术、流态化磁化焙烧、低品质难选矿转底炉制粒铁等贫杂难选铁矿资源高效利用方法的发展现状,同时分析了各种贫杂铁矿利用技术的优缺点,提出贫杂难选铁矿资源高效生态化利用的可行途径为深度还原同时生产胶凝材料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升温速率以及预熔处理等条件对CaF2基渣系的熔点影响,揭示高温下含氟渣的挥发特性,采用半球点熔点检测与热重分析联合试验。结果表明,在熔点测定过程中,含氟渣的失重率为5%~17%,且随升温速率的减小而增大。预熔前后对无氟渣的熔点测定值几乎无影响,而对含氟渣,混合型与预熔型炉渣熔点差值近70 ℃,造成熔点差异的原因并非物相组成的改变,而是混合型渣样存在明显挥发,达到熔点时失重率为8.3%,而重熔渣失重率仅为2%。混合型渣样中存在大量的自由CaF2,且熔化初期比表面积较大,导致挥发率较大,而重熔型渣样中CaF2多以氟铝酸钙以及枪晶石等形式存在,结构致密,挥发受到抑制。这为探究挥发对含氟渣系的熔点等高温性能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温下含铅渣中易挥发组分的挥发对其物理化学性能测定的准确性和冶炼过程顺行都至关重要。为揭示FeO/SiO2=1.6,CaO/SiO2=0.6的PbO-FeO-CaO-SiO2-ZnO含铅渣系的高温挥发特性及PbO含量变化对该体系铅渣挥发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热重-差热分析,建立了不同PbO含量的含铅渣高温挥发动力学模型;并结合挥发后渣化学元素、XRD检测及热力学计算,揭示铅渣高温挥发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该铅渣体系剧烈失重的主要是由含铅物质挥发所致。该体系不同含铅量渣挥发趋势一致,在700℃~1450℃高温段其挥发最显著。含40%PbO渣的挥发率最高达33.59%,这与挥发后渣900-1100℃水淬物相几乎检测不到Pb2ZnSi2O7、Pb2FeSi2O7含铅相是一致的;高铅渣挥发本征动力学分析可知,FeO/SiO2=1.6,CaO/SiO2=0.6的PbO-FeO-CaO-SiO2-ZnO系含铅渣的高温挥发机理函数符合Avrami-Erofeev方程,挥发过程受PbO随机成核和随后气泡生长控制。因而,在实际冶炼过程中控制铅渣的形核长大过程可抑制高铅渣的挥发率。  相似文献   
10.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正在探索实践的一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行教育制度的补充,是落实学分制的保证,是确保本科生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有益尝试。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导师指导的内容随意、指导的学生过多、指导的积极性不高、指导的效果不明显。为此,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教师应树立强烈的育人意识,明确"如何导和导什么",学生应积极、主动与导师沟通,以确保导师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