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6篇
矿业工程   3篇
冶金工业   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铁素体轧制工艺的优点;基于邯宝2 250 mm热轧产线产品的成分体系,选择DC06超低碳钢进行铁素体轧制工艺试验。通过对DC06超低碳钢流变应力与变形温度的理论分析,制定了DC06超低碳钢的铁素体轧制温度制度和压下制度。生产试验表明,轧制过程稳定,成品带钢强度略有增加、塑性轻微下降,满足客户要求;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厚度减薄明显。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铁素体轧制工艺的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成分、扫描电镜及俄歇电子能谱等手段分析了含P高强IF钢HC250IF酸轧拉矫断带原因,明确B含量低未能抑制P的晶界偏聚,形成的FeTiP或Fe3P化合物导致晶界脆性是酸轧拉矫断带的根本原因。通过优化加硼工艺、提高钢中B含量从0.0002%~0.0007%升至0.000 8%~0.0012%、严格控制N含量≤30×10-6、RH添加硼铁后真空净循环≥8 min保证成分均匀性的措施可有效避免含P高强IF钢酸轧拉矫断带  相似文献   
3.
邯钢生产的汽车结构用热轧酸洗板SAPH370应用于某品牌乘用车底梁,但在冲压过程中出现回弹倾向严重的问题,为此进行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等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APH370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明显高于某钢厂,断后延伸率较某钢厂偏低;屈服强度偏高是导致回弹倾向严重的根本原因。采取优化热轧工艺、降低强度、提高断后延伸率的方法,成功解决了SAPH370钢板冲压汽车底梁回弹问题。  相似文献   
4.
汽车用超高强度双相钢CR550/980DP冷轧边裂问题,严重影响热轧/冷轧工序界面生产顺行,易造成冷轧机架间及连退炉内断带事故,成为超高强度双相钢生产的难题。基于高温热塑性曲线和热轧动态CCT曲线,采用对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裂纹扩展分析等手段明确冷轧边裂产生原因。试验结果分别指出,精轧阶段带钢横向温度分布不均匀、边部温降大,导致在第Ⅲ脆性区轧制;同时,受Nb作用再结晶温度提高,边部低温区为未再结晶区轧制;当应变量超过塑性极限、轧制力超过边部热强度时,形成热轧卷边裂。边部形成细小弥散的铁素体(F)和马氏体(M)两相组织,不协调应变将导致F/M相界面产生应力集中而形成裂纹;裂纹以微孔聚集方式进行扩展,形成热轧卷无边裂-冷轧边裂现象。通过投用边部加热器和优化初轧定宽量、精轧入口温度、精轧机架间冷却水、终轧温度、卷取温度等措施,实现热轧卷边部质量改善、解决边裂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连续退火工艺中退火、淬火和配分等关键过程参数对中锰Q&P钢碳元素分配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应工艺条件下残留奥氏体量与碳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相区退火温度的提高会导致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下降,微观组织表现为奥氏体含量增加,渗碳体量减少;退火时间10~60 s时,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奥氏体含量和碳含量急剧增加,60 s后基本保持稳定;试验条件下淬火温度对残留奥氏体及碳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配分温度350~500℃时,随着配分温度的提高,奥氏体含量和碳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配分温度450℃时均达到最大值;延长配分时间,残留奥氏体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大再减少的趋势,残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先减小后增加。  相似文献   
6.
周莉  曹晓恩  杨吉春 《特殊钢》2018,39(5):62-66
采用30 kg真空感应炉熔炼了试验用316钢(/%:0.04C,0.36Si,2.00Mn,0.009P,0.024S,17.74Cr,11.74Ni,2.56Mo)以及采用常压充氮和加入氮化合金熔炼了试验用增氮节镍型316钢(/%:0.04C,0.25Si,1.86Mn,0.012P,0.021S,16.90Cr,8.18Ni,2.64Mo,0.36N),经锻造和轧制成4 mm带材,并经1 100℃1 h固溶处理。借助电子天平、扫描电镜以及自制的砂浆冲蚀磨损试验装置,对试验钢的冲蚀磨损率以及冲蚀磨损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试验奥氏体不锈钢的磨损率随着冲蚀角度的增大,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45°与90°出现了两个峰值,当冲蚀角度为90°时,磨损率达到最大值;两种奥氏体不锈钢的冲蚀磨损率随着冲蚀速度和冲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的冲蚀条件下,增氮节镍型316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较优的耐冲蚀磨损性能和较低的冲蚀磨损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接还原-浮选新工艺流程回收铁矾渣中的银。结果表明,银矿物被包裹在铅铁矾矿物中难以充分解离,直接浮选效果不理想;通过直接还原反应可以破坏铅铁矾矿物的化学结构从而使包裹银暴露易于硫化,同时降低锌含量,避免Zn2+对浮选的不利影响。直接还原-洗矿-浮选闭路流程得到银品位2 125 g/t、回收率80.35%的银精矿,浮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耿守凤  曹晓恩 《河北冶金》2012,(3):26-28,56
为了探究稀土钇元素对SS400钢高温延塑性的影响,在SS400钢中加入稀土钇元素,在Gleeble-1500上进行高温拉伸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断口形貌。试验结果表明:钇元素在SS400钢中以固熔的形式存在,在提高钢的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钢的塑性;钇含量在0.001%~0.002 2%时,随着钇含量的增加,SS400钢的抗拉强度提高,其断裂是由Al2O3、MnS夹杂处产生应力集中形成的裂纹源所致。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Ce对X80钢的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对X80钢进行稀土微合金化,制备试样在SANS-ZBC2752A型冲击试验机进行-20℃冲击实验,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并进行夹杂物能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Ce可以改善X80的低温冲击韧性。在Ce含量小于0.0093%时,随着Ce含量的增加,冲击功提高明显;Ce含量在0.0093%~0.0250%时,Ce含量增加,冲击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膨胀-显微组织-显微硬度相结合的方法,绘制了1.0 GPa级冷轧增强成形性双相钢的静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实验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过程主要存在铁素体相变区、贝氏体相变区和马氏体相变区的3个相变区;当冷速低于1℃/s时,实验钢主要发生铁素体与贝氏体相变,并存在少量马氏体相变;当冷速在3~20℃/s之间时,发生马氏体与贝氏体相变;当冷速达到30℃/s及以上时,完全发生马氏体转变。随冷却速率的增加实验钢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大,前期显微硬度提升较快,冷速达到20℃/s后逐渐趋于平稳,与对应冷速下的显微组织一致。实验钢的组织主要为铁素体、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三者匹配有利于变形过程基体强塑性的提升。当均热温度为810℃时,实验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最高,为4.9%,变形过程中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显著,力学性能最佳,屈服强度为791.7 MPa、抗拉强度为1041.7 MPa、伸长率为19.37%、强塑积达到20.18 G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