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7篇
金属工艺   105篇
机械仪表   29篇
矿业工程   7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8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0 IntroductionAfatigueisoneofthemainfailurescausesofweldedstructures.Manyexperimentshaveshownthatfatiguestrengthsofweldedjointsaremuchlowerthanthoseofbasemetal.Thefatiguecrackmainlyinitiatesatweldtoe ,becausetherearetensileresidualstressesandstressconcentrationinthisregion ,sothatthefatiguestrengthcanbeincreasedbybothmodifyingstressdistributionatweldtoeanddecreasingstressconcentration .Therearemanymethodstoimprovethefatiguestrengthsofweldedjoints[1,2 ] ,forexample ,TIGdress ing,hammerpeenin…  相似文献   
2.
说明了渗钛Si3N4/Q235钎焊界面反应与微观结构对接头强度的关系,并对各主要工艺因素对砂强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探讨,为渗钛陶瓷/金属钎焊规范的优化选择提供了试验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Cu-Ti复合渗镀为先导的Si3N4陶瓷/金属钎焊连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陶瓷表面多元离子复合渗镀合金化方法,采用该方法对Si3N4陶瓷表面进行Cu-Ti复合渗镀,然后在复合渗镀真空设备中进行渗镀Cu-Ti的Si3N4陶瓷与金属的钎焊.对Si3N4陶瓷表面的Cu-Ti渗镀合金层进行了EDS、XRD、SEM、OM测试分析和声发射划痕试验.结果表明,渗镀层中含有Cu、Ti、Fe、Si及Al元素,Cu、Ti分布比较均匀,渗镀合金层由Cu、CuTi2、TiSi2组成;声发射划痕试验结果表明,在100 N的最大载荷下,渗镀合金层与陶瓷基体未发生剥离和崩落现象.在1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及5000倍的电子显微镜下,钎焊接头中陶瓷/金属界面接合良好,无明显的宏观和微观缺陷.可在较低的真空度下实现陶瓷/金属钎焊,为陶瓷/金属钎焊连接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加弧辉光复合渗镀技术和自制Cu-Ti二元金属复合靶,对ZrO2陶瓷表面进行Cu-Ti复合渗镀。采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分析(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面扫描、X射线衍射(XRD)、声发射划痕等试验方法对渗镀层的元素组成、成分分布、相组成、界面结合强度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渗镀层中存在Cu、Ti及Fe元素,各组分分布较为均匀,没有明显的成分偏聚现象;渗镀层由Cu2Ti、Cu2Ti4O、Ti8O15组成;渗镀层与陶瓷基体结合良好,在100 N最大载荷下未出现剥离和崩落现象。  相似文献   
5.
采用红外热像法研究了443铁素体不锈钢在疲劳试验过程中表面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采用△T-Nf曲线预测疲劳寿命的方法.结果表明:温升极限值△T=3.18℃,即当△T>3.18℃时,试样发生疲劳断裂,与实测温升值3.49℃相比,误差为8.89%.利用△T-Nf曲线预测443铁素体不锈钢在5×106循环次数下的疲劳强度为277.97MPa,与传统方法测得结果284.45MPa相对误差为2.28%.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真空热压后轧制的方法(VHPR)成功制备了混合粒径增强的B4C/6061Al中子吸收材料,B4C含量分别为0vol.%、20vol.%、30vol.%和40vol.%。对中子吸收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及其界面行为进行了观察,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及断口进行了测试分析,对强化机理进行了讨论。试验结果表明:6061Al基体构成了空间网络结构,界面结合处为冶金结合,界面扩散层厚度可达5um,随着B4C颗粒含量的增加,中子吸收材料内部小粒径B4C颗粒出现了局部的团聚现象。中子吸收材料的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断裂方式主要为沿界面开裂和B4C颗粒的解理断裂。中子吸收材料经过多道次的交叉轧制以后,基体铝晶粒得到细化,在B4C颗粒周围出现了大的塑性变形区,交叉轧制同时也提高了B4C颗粒在基体铝中的分布均匀性,减少材料内部缺陷。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TC4钛合金焊接接头的成形性能,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方法对TC4钛合金进行焊接。通过Ansys Workbench数值模拟软件对TC4钛合金真空电子束焊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电子束流、加速电压和焊接速度对焊接接头成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随着电子束流、加速电压的增大及焊接速度的减小,焊缝的熔深和熔宽随之增大;焊接接头熔合区晶粒尺寸由上至下(沿深度方向)逐渐减小,熔合区主要由针状马氏体α′相组成;焊接接头相比于母材,抗拉强度提高至103%,塑性降低,延伸率最高达到86%,针状马氏体α′相是导致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改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等离子放电烧结+异步错距旋压方法制备了不同旋压变形量的B4C颗粒含量为10wt.%的铝基复合材料管材,研究了变形量对复合管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旋压变形量的增加,B4C铝基复合管材内部B4C颗粒分布由类似网状结构变为均匀分布,B4C颗粒与基体铝合金之间界面形成了冶金结合;等离子放电烧结过程中的颗粒之间的“尖端放电”效应使得颗粒之间的界面处产生局部高温,促进了界面之间的结合,在界面处产生了AlB2和Al3BC金属间化合物;旋压变形量的增加,细化了铝合金的晶粒尺寸,减小了B4C的颗粒尺寸,但旋压过程中导致的大尺寸B4C颗粒的断裂弱化了细晶强化和颗粒强化对抗拉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5kW横流连续CO2激光器,采用预置粉末法对AZ31B镁合金表面进行激光熔覆Ni60合金粉末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SEM,XRD,显微硬度仪,电化学腐蚀设备等仪器对熔覆层和基体的组织及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熔覆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熔覆层组织为细小的树枝晶和等轴晶;XRD结果表明在熔覆层表面形成了Mg2Ni,Mg-Ni2等新相,熔覆层的显微硬度由HV45~50提高到HV150~350,约为基体的3~7倍。在3.5%(质量分数)NaCl的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腐蚀试验表明,熔覆层表面的自腐蚀电位较原始镁合金提高约0.379V,其抗腐蚀性较原始镁合金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脉冲MAG自动焊在膜式壁焊接上的应用。提供了保证焊接质量的焊接工艺参数范围、调节方法及其对焊接工艺过程及焊缝质量的影响,根据测定的实际生产中焊缝纵、横向收缩量,确定合理的拼排工艺。提出了各单元片始末端搭配组焊、管间距应计入焊缝横向收缩量、管子下料尺寸应考虑工艺加长等工艺措施。并通过合理调整扁钢对中调整装置,调节压辊、校正辊以及侧压辊的压力,注意相邻电弧之间热输入量的均匀性及焊接位置的对称性,能有效控制管屏面弯、旁弯值,减少焊后矫平量。实践证明该方法所制造的膜式壁能很好地满足焊接质量要求,完全符合JB/T5255—91的各项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