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从基因水平探讨小肠糖核酸,促进小鼠电离辐射肠道操作修复的机理,采用随机分组法把90只小鼠分成4组,建立辐射后给予40μgRNA治疗的实验组与0.4mL生理盐水治疗的对照组模型,分别于照射后6、12、24h,4d和8d采集小肠空肠段标本,动用消减杂交基础上的LD-PCR技术,分离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6、12、24h,4d和8d的克隆新表达基因数分别为18、22  相似文献   
2.
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用^60Coγ射线进行11.5Gy的腹部一次照射,照后1—3h采用局部肠腔扩张注入法给小鼠空肠肠腔内注入正常大鼠小肠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照后1、3、5d取全小肠,制备肠粘液,测定免疫球蛋白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ed immunoglobulinA,sIgA)含量;取空肠段,观察肠绒毛形态变化;取血,测定内毒素含量;取肠系膜淋巴结,测定细菌移位率。探讨小肠RNA对γ射线照射后小鼠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小肠RNA可明显提高受照后小鼠肠粘液中免疫球蛋白sIgA的含量(p〈0.01),减轻肠绒毛的萎缩及塌陷,改善肠粘膜形态结构,降低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和血中内毒素含量。以上结果显示,小肠RNA对γ线照射后的小鼠肠粘膜屏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抑制肠道细菌移位和肠内内毒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电磁辐射的危害、尤其对胚胎发育及子代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1,2]。本研究对BALB/C雌性小鼠或雄性小鼠进行电磁脉冲照射(场强95.41kVm-1、3×106次和4×106次脉冲),受照雌鼠或雄鼠与未照的雄鼠或雌鼠于照后1天和2月分别交配,用胚胎畸形学的方法分别观察各组雌鼠的受孕率、孕鼠所产的胚胎数及其子代性别比等。经3×106次脉冲的电磁脉冲辐照后的各组,均留一部分孕鼠让其自然分娩,饲养仔鼠,仔鼠成年后采用Y型电迷宫法检测子代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将仔代小鼠放置于50℃金属平面上测量其对热伤害感受的反应潜伏期。经3×106次辐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克隆外源核酸促电离辐射损伤的小鼠肠腺细胞修复的相关基因。建立BALB/c小鼠电离辐射后给予外源RNA与生理盐水治疗的6、12、24h,4d和8d的模型,收集空肠组织标本后采用消减杂交基础上的LD-PCR技术,获取与受照射小鼠肠腺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克隆,对其进行全自动测序与GeneBank检索,新基因递交给基因库。获取了90个与肠腺修复相关的基因,杂交证实在核酸治疗组与生理盐水治疗组之间呈差异表达,其中18个是新基因,GeneBank接受号为AF240164-240181。获取了90个可能与外源核酸促肠腺修复相关的基因克隆,其中18个是新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5.
研究脉冲电磁波(Pulsed electromagnetic wave,PEMW)对大鼠甲状腺形态及功能的影响。雄性SD(Sparague—dawley rats,多雷大鼠)大鼠固定于场强为115kVm^-1的脉冲电磁场中进行1.2万次脉冲的全身辐照,分别于辐照后24、48、96、192h采血、分离血清、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大鼠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素(Thyroxine,T4)及三碘甲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的含量;同时取甲状腺,制作常规光镜、电镜标本,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甲状腺形态的变化。脉冲电磁波辐照后24h,大鼠血清T3、T4、TSH均迅速上升至最高点,其中T4、TSH与假辐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后激素含量逐渐降低,并呈波动性变化。光镜下,各辐照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结构未见明显改变;在电子显微镜下,脉冲电磁波辐照后12h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即出现超微结构改变,至48h呈逐渐加重趋势,主要表现为内质网明显扩张、大量蛋白分泌物聚集,脂滴出现,核异染色质的边集等;至照后96h损伤减轻,但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脉冲电磁波辐照可引起大鼠血清中TSH、T3、T4含量变化和甲状腺超微结构的损伤性改变,其超微结构的损伤主要累及粗面内质网。  相似文献   
6.
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小肠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对受照小鼠肠组织基因谱的改变。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小肠RNA组,用γ线照射小鼠,剂量率为138.82cGy/min,总剂量为1150cGy。小肠RNA组于照后即刻给予小肠RNA(100μg/mL,0.4mL/只);照射后第18h活杀小鼠,取空肠,提取RNA,经反转录后用Cy3和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cDNA探针,与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7.
医疗、科研和国防电子仪器设备以及计算机、手机、微波炉等电磁波在生活用具的广泛应用,已极大地造福于人类。然而,电磁波的应用也给人类带来了危害。电磁波虽不引起物质的电离,但其能引起分子或原子的振动并改变电子能级。已有研究表明,电磁辐射如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会引起小鼠和大鼠的脑神经递质代谢异常,使它们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下降,也会影响麻醉大鼠的脑电波。对大鼠的免疫系统、生殖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mRNA差异展示技术分离正常和经60Coγ射线照射的人肠上皮细胞株HIEC细胞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揭开电离辐射对胃肠细胞损伤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从正常的和经γ射线照射的人肠上皮细胞中分离出差异条带共101条, 31个为新表达的差异片段, 29个为高表达的差异片段, 41个为要表达的差异片段;其中10个片段属于D-T11G组, 59个片段属于D-T11A组,32个片段属于D-T11C组.从新表达的差异片段中随机挑取5个片段作探针,与正常的及照射后的人肠上皮细胞总RNA进行打点杂交,进一步证实呈差异表达.结果表明,101个差异表达基因与γ辐射损伤有关,其中31个新表达基因可能与电离辐射引起正常组织损伤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9.
研究观察了电磁脉冲(EMP,场强200kVm^-1)辐照后不同时间大鼠腺垂体超微结构的改变。辐照后6h和12h时细胞与周围组织间隙增大,泌乳激素细胞内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断裂;生长激素细胞内线粒体空泡化、高尔基复合体扩张、散在的次级溶酶体易见;其它内分泌细胞也有线粒体肿胀等类似的超微结构改变。辐照后24h时常可见细胞间隙内有巨噬细胞浸润,泌乳激素细胞内出现大量的线粒体空泡化,  相似文献   
10.
小鼠小肠RNA对受60Co γ射线照射同系小鼠小肠损伤的恢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的全身或腹部,于照射后1-3h内注入同系正常小鼠小肠RNA,通过肠腺存活率的测定,观察小肠RNA显效时间和照射方式对其修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鼠受照射后6h空肠肠腺存活率即开始降低,4d时降至最低值;(2)受腹部照射小鼠在小肠RNA注入后6h肠腺存活率比照射对照组提高21.40%;(3)正常小鼠小肠RNA在促进受全身照射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恢复时的DMF(Dose Modifying Factor)分别为1.17、1.12、1.10。结果说明,小肠RNA不仅可提高受腹部照射同系小鼠空肠肠腺存活率,而且也可提高受全身照射同系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肠腺存活率,并在注入后6h即可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